top of page

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中醫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關症狀和(或)併發症的一種疾病,其發病原因多樣,主要與防禦機制減弱有關,其中包括一過性下食管括約肌鬆弛等。目前本病主要分為非糜爛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大臨床類型。 本病以燒心、反酸、胸骨後灼痛、咽喉不適、口苦、噯氣、反胃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屬於中醫“吐酸”、“嘔苦”、“吞酸”、“嘈雜”、“食管癉”範疇。感受外邪、寒熱客胃;情志不遂、思慮太過;飲食不節、煙酒無度;素罹膽病、膽邪犯胃以及稟賦不足、脾胃虛弱等是主要的病因。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為胃食管反流病基本病機,肝膽失於疏泄、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肺失宣肅、胃氣上逆,上犯食管,形成本病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稟賦不足、脾胃虛弱為胃食管反流病發病基礎,土虛木乘或木鬱土壅,致木氣恣橫無制,肝木乘克脾土,膽木逆克胃土,導致肝胃、肝脾或膽胃不和;氣鬱日久,化火生酸,肝膽邪熱犯及脾胃,脾氣當升不升,胃氣當降不降,肝不隨脾升,膽不隨胃降,以致胃氣挾火熱上逆;肝火上炎侮肺,克伐肺金,消灼津液,肺失肅降而咳逆上氣,氣機不利,痰氣鬱阻胸膈;病程日久,氣病及血,則因虛致瘀或氣滯血瘀。臨證治療以暢達氣機為要,依病情分別施以疏肝泄熱、和胃降逆、理氣化痰、活血祛瘀、健脾化濕;兼見虛證,辨明氣血陰陽,補而不滯。 中醫對本病大致有以下6種辨證分型: 1. 肝胃鬱熱證 證侯:燒心,反酸,胸骨後灼痛,胃脘灼痛,脘腹脹滿,噯氣或反食,易怒,易饑。舌質紅,苔黃,脈弦。 治法︰疏肝泄熱,和胃降逆。 方藥︰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加減。 2. 膽熱犯胃證 證侯:口苦咽乾,燒心,脅肋脹痛,胸背痛,反酸,噯氣或反食,心煩失眠,易饑。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清化膽熱,降氣和胃。 方藥︰小柴胡湯合溫膽湯加減。 3. 氣鬱痰阻證 證侯:咽喉不適如有痰梗,胸膺不適,噯氣或反流,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半夜嗆咳。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開鬱化痰,降氣和胃。 方藥︰半夏厚樸湯加減。 4. 瘀血阻絡證 證侯:胸骨後灼痛或刺痛,後背痛,嘔血或黑便,燒心,反酸,噯氣或反食,胃脘刺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 5. 中虛氣逆證 證侯:反酸或泛吐清水,噯氣或反流,胃脘隱痛,胃痞脹滿,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法︰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方藥︰旋覆代赭湯合六君子湯加減。 6. 脾虛濕熱證 證侯:餐後反酸,飽脹,胃脘灼痛,胸悶不舒,不欲飲食,身倦乏力,大便溏滯。舌淡或紅,苔薄黃膩,脈細滑數。 治法︰清化濕熱,健脾和胃。 方藥︰黃連湯加減。 另外針灸是治療本病的非藥物療法之一,常用穴位:實證用內關、足三里、中脘;虛證用脾俞、胃俞、腎俞、膻中、曲池、合谷、太沖、天樞、關元、三陰交等,以瀉法和平補平瀉為主。 胃食管反流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情志失調、肝氣鬱結,所以保持心情舒暢尤為重要。對於肥胖的患者,要控制飲食,平衡營養,儘快減輕體重。減少高脂肪膳食的攝入,因高脂肪食物可促進小腸黏膜釋放膽囊收縮素,從而降低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使胃內容物易反流。忌食咖啡、朱古力、薄荷等食物,因其可以減低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禁煙酒。長期大量攝入酒精,可引起“酒精性”食管炎,吸煙也可能降低食管下端括約肌張力。避免進食過冷、過熱及甜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疼痛症狀加重,導致病情反復。避免短時間內快速食入大量液體食物。由於反流易發生在夜間,睡眠時應抬高床頭(約15-20CM)。睡前不進食,晚餐與入睡的間隔不得少於3小時,以減少夜間食物刺激泌酸。每餐後讓患者處於直立位或餐後散步,借助重力促進食物排空,避免劇烈運動。 # 胃食管反流病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胃食管反流病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