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中醫 胎位不正,中醫稱為倒產、橫產、偏產或胎不正,是由於母體氣血不足,影響胎兒在胞宮內的活動。西醫定義為妊娠30周後經產前檢查除枕前位外,其餘的橫位、臀位、枕後位等均為異常胎位。一般孕婦無任何異常感覺,只是在產前檢查時才能發現。西醫治療此病,一般的方法為「胸膝臥位法」,是借助重心的改變來促使胎位的轉動,但此法不適宜高血壓及妊娠毒血症的孕婦。 孕婦遇上胎位不正的情況,往往都會很著急。不說不知,其實在我們足小趾外側,距趾甲角外約0.1寸處有一個穴位叫「至陰穴」,專治胎位不正,只要在該穴上進行艾灸,大概5-7天胎位便可轉正,成功率有八成以上。進行的時間最好在下午三點至五點。進行時手執艾條如持筆寫字狀對準至陰穴,以孕婦自覺足小趾外側溫熱但不灼痛為度。直至有溫熱感從足小趾沿腳外側面向外踝方向傳導,孕婦會感覺到胎動比較頻繁,並且出現轉動,大約艾灸20分鐘左右。 艾灸完畢後孕婦可平躺休息大約30至60分鐘,每天只需施灸一次。當超聲波檢查後發現胎位轉正便可停止艾灸。 井穴乃一經中氣血化生之源,具有交通陰陽氣血的作用,至陰穴為足太陽膀胱經的井穴,是膀胱經與腎經經氣相通的穴位,而下午三點至五點是膀胱經所主之氣,所以此時的氣血最為旺盛,通過刺激,可激發膀胱經經氣,同時接通腎經。足少陰腎經為先天之本腎所主之脈,該經的循行穿過胞宮出於盆骨,從而促進胞宮氣血的活動。 #胎位不正 #艾灸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