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膽固醇與中醫

膽固醇|中醫 一: 膽固醇是甚麼? 膽固醇是一種類似脂肪的物質,有50%以上的膽固醇人體會從肝臟所製造,僅有少量是在血管、腸等器官合成,也可以從食物中吸收。它的作用: 1) 穩定細胞膜, 修補身體內細胞膜; 和磷脂質構成腦細胞和神經細胞膜的成份,維護神經機能; 保護紅血球不被破壞,增長紅血球壽命,防貧血。 2) 製造腎上腺皮質素、合成性荷爾蒙的要素。 3) 轉變為膽酸,以助人體消化脂肪。 4) 皮膚中的膽固醇經陽光的紫外線照射後,可轉化成人體所需的維生素D。 5) 可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新陳代謝功能。 6) 對於血管脆弱、老化的部分,具有保護作用。 身體需要一定份量的膽固醇製造重要激素和維生素不可缺少的物質,來維持正常機能,對人體很重要。因為膽固醇不溶於水,所以為了在體內運膽送膽固醇到全身各處,就由脂肪酸與蛋白質將膽固醇包起來,形成所謂的脂蛋白。 化驗的不是膽固醇本身,而是攜帶膽固醇的「脂蛋白」。通常以100cc的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超過標準在100毫克/分升 (或0 ~ 2.60 mmoI/L) 以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在40毫克/分升(或1.03 mmol/L ) 占40 %以下,或總膽固醇超過130 ~ 240毫克/分升 (或3. 36 ~ 6. 22 mmol/L)就是高膽固醇。初期症狀不明顯,久則易導致動脈硬化,若合并糖尿病高血壓易有狹心症,心肌梗塞,中風等。高膽固醇的症狀:心悸、胸悶、腰酸背痛、水腫、呼吸困難、頭昏、頸部酸硬、容易疲勞等。 1)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是從肝臟出發,載滿膽固醇,送到細胞組織血管。用回鍋油的油炸出來的食物,動物食品的脂肪多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在血管裡沉積形成脂肪塊。一般情況下, LDL-C 需少於100毫克/公升(或0 ~ 2.60 mmol/L) ,如果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或是冠心症的民眾,LDL-C 的控制會比其他慢性病的患者更嚴格,需要將 LDL-C 控制在 70毫克/公升(1.8 mmol/L) 以下。 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則是血管的清道夫,將吸附血管壁細胞膽固醇搜集送回肝臟代謝成膽汁排掉。HDL有減少膽固醇的功能。魚油富含EPA、DHA與亞麻子油這一類的omega-3脂肪酸油脂”。血液中有較多的 HDL-C,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正常數值會因性別有所差異,男性希望能夠維持在 40毫克/分升(1.03 mmol/L )以上、女性則是 60毫克/分升以上。 舉個例子:成人的體重為65Kg, 血液約占體重的十三分之一為5L: LDL-c :100毫克/分升(2.06mmol/L) x5=5000毫克=5g, HDL-c: 40毫克/分升(1.03 mmol/L ) x5=2000毫克=2g, 全身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少於5g.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應多於2g。女性則是 60毫克/分升,多於3 g。 膽固醇產生主要有兩個來源,其中三分之一是由食物獲得,經腸胃道吸收進入血液中;另外三分之二是在肝臟合成,身體合成的膽固醇遠大於食物攝取的膽固醇。 造成膽固醇過高的原因,除了飲食不當(食用過量高油脂、高脂肪、內臟等),而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自由基會刺激身體合成膽固醇、最新研究顯示紅肉的瘦肉部分也會增加膽固醇合成。另外,如果甲狀腺機能低下症、腎臟病、膽管閉塞、黃疸、糖尿病等,也會造成高膽固醇症。患者要治療這些疾病,僅靠飲食療法,是無法治癒。中醫方劑治療這類疾病,成效好,又可減低西藥治療這類慢性病的副作用。 二: 中醫中藥與膽固醇 身體健康的人能自行調節控制膽固醇水平。膽固醇偏高就是體內機能調節失衡的結果。 中醫根據高膽固醇現代醫學臨床上的表現,大致可歸屬在中醫的“痰濁”、 “血瘀”、“肥胖”、“濕熱”的範疇。 中醫認為膏脂的生成、轉化與代謝,必須倚靠胃的受納、脾的運化、肺的輸布、肝膽的疏泄、大腸的傳導、腎的主宰及三焦的氣化等,其中與脾、肝、腎的關係最為密切。脾氣不足,運化功能失常,易致濕濁內生,化為痰濁阻遏經絡。 情志不穩,令肝氣鬱結,肝陽上亢,木旺克土,脾胃功能受損,運化失司,濕濁化痰、蘊熱, 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輸布而發病。所謂生濕─生痰─生熱─生風是也。 1.飲食偏差,脾胃失調: 若飲食無度,酗酒過量,損傷脾胃,致脾胃運化失常,精微不歸正化,水濕內停,聚濕生痰,釀成脂膏,混入血中,加上嗜食肥膩甘甜,過多的脂膏進入人體,輸布轉化不及滯於血中,而成脂濁之變。 2.情志內傷,肝膽不利: 肝主疏泄,膽附於肝,膽汁可以淨脂化濁,有助脾胃受納化膏脂。若情志內傷,氣機鬱滯,致肝膽不利,使肝膽疏泄條達失常,影響膏脂的輸布轉化、排泄,使血脂升高發為脂濁症。 3.年老體衰,腎氣不足:多見於中、老年人,五臟六腑功能衰退,尤以腎臟為著,“腎主五液” 為氣血、津液、膏脂之主宰,若腎陽不足,則膏脂的轉化利用減少,而滯留血中;腎陰不足則膏脂不藏,滲入血中,促使脂濁症的產生。或人雖未老, 長期過勞,縱欲無節,致使腎氣虧損,亦常有脂濁症的發生。 4.稟賦異常,多靜少動: 臨床上高膽固醇患者多有家疾病史,因此稟賦異常亦是產生高膽固醇的原因之一。父母肥胖,自幼即多脂肪,成年後形體更豐,行動遲緩,膏脂利用減少,致血中膏脂增多,或生性喜靜,多坐少動,加上飽食貪睡,膏脂利用不及,沉積體內,致為高膽固醇。 《金匱要略》云:「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其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肝主藏血、主疏泄,寄相火,主升主動;脾居中州,主運化水谷,有生血統血之能。肝對脾運化功能的正常與否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與脾的升清有密切關係。正如張錫純所云:「蓋肝之系下連氣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生土,脾胃之飲食更賴之熟腐。肝脾者相助為理之臟也。」病理上肝失疏泄就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從而出現「肝脾不和」的病理表現,中醫治療高膽固醇症,主要調理臟腑功能,優勢在於標本兼治。 依“辨症論治”大法,視其症狀,酌情採用健脾袪濕、疏肝利膽、溫補脾腎、宣通血脈、活血化瘀、行血解鬱、開胸利膈,及活化心血管組織的方劑如:參苓白術散、柴胡類、腎氣丸、六味地黃丸、保和丸、溫膽湯、王清任各遂瘀湯等。清脂排毒藥方例如複方降脂顆粒:由絞股藍提純粉、丹參、茵陳、山楂、甘草組成。化濁降脂湯:由制首烏、草決明、蒼朮、澤瀉、女貞子、山楂、紅花組方。 依個人體質選用中藥:紫蘇、柴胡、葛根、黃芩、金銀花、山豆根、熊膽、赤芍、丹參、大黃、澤瀉、茵陳蒿、虎杖、山楂、小薊、蒲黃、西洋參、鬱金、薑黃、沒藥、紅花、水蛭、川七、半夏、酸棗仁、人參、川芎、甘草、當歸、何首烏、黃精、枸杞、山茱萸、銀杏葉、大蒜、絞股藍、鉤藤、防已、桃仁、靈芝、秦皮、牡丹皮、厚朴等。 其中1)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含山楂酸、蘋果酸、枸櫞酸、咖啡酸、內脂、脂肪、金絲桃苷、解脂酶、鞣質、蛋白質、槲皮素、核黃素、胡蘿蔔素、糖類及維生素類等多種成分。山楂與菊花、丹參、元胡、銀花、紅花、麥芽等配伍,可用於治療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所致之胸悶隱痛。 2)虎杖:性微溫,具有活血通經和利濕功能,傳統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黃疸、閉經、痛經等。含蒽醌類化合物和黃酮類多種成分,從其根莖中可提取具有降血脂成分的白藜蘆醇苷等。有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 3)柴胡:味苦,性微寒,入肝、腎二經。主要成分為柴胡酮、植物甾醇、脂肪酸、柴胡皂甙,具有疏氣、解郁、散火之功效。其中柴胡皂甙具有降血脂作用。 4)靈芝:性溫,味甘淡。含甾醇、生物鹼、蛋白質、多糖、類等。具有益精氣、強筋骨之功效。主治精神疲乏、心悸失眠、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腦血管硬化等。 5)澤瀉:性味甘咸寒,歸腎、膀胱二經。主要成分為揮髮油,內含糠醛,其乙醇提取液含生物鹼、植物甾醇及天門冬素,其水及苯提取物有抗脂肪肝成分。 6)大黃:性味苦寒,歸脾、胃、大腸、肝、心包五經。該藥具有瀉熱通便、破積行淤、清濕熱等功能,大黃能引起腸管收縮,分泌增多而產生瀉下作用。有降血壓、降膽固醇作用。 7)薑黃:味苦辛,性溫,歸肝、脾二經。能宣通血中之氣,使氣行而血不壅滯,且有通經止痛之功效;能增加膽汁形成和分泌,使糞便中排泄的膽酸和膽固醇增加。雖然薑黃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較弱,但較持久。薑黃還能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但需注意的是,藥理研究發現,薑黃有興奮子宮的作用,能使子宮收縮,因此,懷孕婦女慎用。 8)決明子:平肝潛陽,清肝明目。常用於肝陽上亢,視物不清等症。可用於高血壓引起的頭暈等病。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是一種效果確切的降血脂中藥,在中成藥降血脂藥中是最常用的藥物。可以將其煮湯,如在煮綠豆湯時可加入少許決明子,加強了其洗血毒的作用。 三: 養生-預防勝於治療 怎樣預防?應從飲食、作息和心境三方面著手: 食物療法—是治療高膽固醇血症的首先方法,原則上是避免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及控制體重與戒煙。如果日常的運動量不足、情緒緊張等問題,亦會有機會出現膽固醇過高的情況。 1)減低總脂肪:食物中的脂肪種類包括飽和脂肪、多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膽固醇,減低總脂肪吸收量,等如減少膽固醇的攝取量。避免煎、炸或多油炒的食物,高脂肪甜品,零食。 2)多選用不飽和脂肪以降低疾病風險。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包括植物油(如橄欖油,油菜籽,向日葵,大豆和玉米),堅果,種子和魚。 3)減少飽和脂肪:飽和脂肪會直接增加血液中總膽固醇含量,所以就算標明「不含膽固醇」的食物,它們亦可含飽和脂肪,同樣會令膽固醇上升。避免温室成固體的脂肪,如雞皮、肥肉、排骨、豬骨湯、椰子、椰汁、椰油、椰漿、即食麵、棕櫚油、紅肉,黃油,奶酪、全脂奶類食品、蛋糕和冰淇淋。 4)避開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不單會降低好膽固醇,更會提升壞膽固醇,所以戒絕為妙! 5)控膽固醇食物:膽固醇只存在動物性食物中,進食過多含膽固醇食物,就會引致血液中膽固醇上升。少進食蛋黃類、肥肉、內臟、魷魚、墨魚。 6)增水溶性纖維:纖維有分兩種: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纖維,而水溶性纖維可以帶走壞膽固醇,所以不妨多吃!目標食物:麥片、水果、蔬菜、乾豆類及全麥五穀類。 7)降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是血液中的油份,負責運送體內脂溶性物質及提供能量,由食物中的脂肪、糖份及酒精製造出來,吸收過多會引致體內三酸甘油脂升高,血液就會較濃稠,危害心臟健康!飲少於啤酒360亳升、紅酒150亳升或烈酒45亳升。避免脂肪、煎炸食物、酒、糖果、甜品、甜麵包、甜餅乾,三酸甘油脂高的患者,水果亦要節制。 8)保持健康體重:防血脂過高的方法,而體重指標(BMI)就是理想量度指標,方法是體重(千克)除體高(立方米)。體重指標:BMI應為18.5-22.9 a、每天運動30-60分鐘有效,每天運動1小時,長期下來三酸甘油酯大約可降低10%至30%,降膽固醇的效果則約在10%左右。若能配合減重會更有效。 b、快走、慢跑、游泳有效,有益心血管的運動原則是會用到大肌肉群,會流汗的有氧運動,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散步是不錯的運動項目,最好每天皆能運動,最少每周安排3至4次、每次約30至60分鐘,並以不過度勞累為原則。如果膝關節及心臟功能都沒問題,也可以加快腳程,把散步調整為快走,記得避免運動傷害是非常重要的。 c、至於已經有動脈硬化疾病的人,因為有突發心肌梗塞、腦中風的危險性,最好先經醫師評估後,再按醫師建議從事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儘量避免在天冷或下雨時外出運動,以免發生危險。 四:推介食物 控制總熱量的吸收,建議應採用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飲食模式,避免食用動物性脂肪及動物內臟、蛋黃、蝦蟹、墨魚等含高膽固醇的食物。相反,以下食物經實驗證明具有降血脂作用,如三文魚、大蒜、洋蔥、香菇、黑木耳、綠豆、綠豆芽、紅蘿蔔、海藻、海帶、山楂、芹菜、冬瓜、燕麥、黑芝麻、向日葵籽等。宜多食水果(蘋果)、蔬菜、花生、核桃仁、芝麻、杏仁、榛子、豆類及豆製品。 (1)消脂減肥茶:何首烏15g、生山楂10g、決明子10g、冬瓜皮10g、烏龍茶3g。先將首烏等四味共煎,去渣,以其湯液沖泡烏龍茶,代茶飲用,每日1劑。連續飲用二月為一療程,一般服用3至5療程。此方有降脂、活血、降壓、利水等功用。 (2)決明子海帶湯:決明子20g、海帶30g。水煎濾藥除渣,吃海帶飲湯,每日1次,一月為一療程,一般服用1至3療程,此方有祛脂降壓作用,適用於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 (3)黑木耳豆腐湯:黑木耳10克、豆腐250克、胡蘿蔔30克、香菇150克(先浸水)。黑木耳用溫水泡發,去雜質後洗淨;豆腐切成小塊。胡蘿蔔、香菇洗淨切成小粒。先在燒鍋內加入上湯一碗,把黑木耳、紅蘿蔔、香菇倒入,加薑、米、鹽,燒沸後入豆腐。 注: 1. 膽固醇( mmo / L ) × 38.67 =膽固醇 ( mg / dl ) 膽固醇( mg / dl ) × 0.02586 =膽固醇 ( mmo / L ) 2. 聲明:所記載各藥方,僅為說明中醫治病的原理,並非指導讀者自行用藥 特別叮嚀患者,一定要遵照醫師指示服藥,絕不可自行亂抓藥服用。 3. 任何油品都含有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代表其結構上沒有不飽和鍵,稱為飽和度高,其發煙點也較高。而不飽和鍵的數量越多,代表而飽和度越低,其發煙點也就越低,也就是不耐高溫。高溫易氧化產生有害物質,有可能會致癌。 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 (Extra virgin olive oil) 的發煙點大約是160~180°C (不同品種與不同多酚含量,略有不同) 適合中溫烹調方式,也就是即使是油炸,只要溫度不超過180°C,時間不長又不重複油炸,還算安全。葵花油(發煙點230°C)花生油在室温15-30℃,会油脂氧化形成氢过氧化物。麻油的小磨香油是一种生食油。茶油的煙点在200-215℃。 #膽固醇 #食療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膽固醇與中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