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醫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又稱為Buerger病是一種以中小動靜脈節段性、非化膿性炎症和動脈腔內血栓形成為特徵的慢性進行性閉塞性疾病。主要侵襲四肢,特別是下肢的中小動靜脈,進而導致患肢遠端的缺血性病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發於男性青壯年,大部分有吸煙史。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見於男性吸煙者。一般起病於40-55歲,按照病程的進展和病情的輕重,臨床可以分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主要表現為患肢蒼白、發涼、酸脹乏力和感覺異常,出現輕度間歇性跛行,也可能反覆出現遊走性淺靜脈炎症狀,表淺靜脈發紅,呈條索狀,並有壓痛。 第二期:營養障礙期。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距離縮短,患者在靜息狀態出現持續的患肢疼痛,夜間劇烈。患肢皮膚溫度明顯下降,出現蒼白、潮紅甚至發紺,並伴有營養障礙如乾燥、脫屑、脫毛和指/趾甲增厚變形、肌肉萎縮等。 第三期:組織壞死期。為病情的晚期,主要表現是患肢肢端的發黑、乾癟、出現潰瘍甚至乾性壞疽。此時患者的靜息痛明顯,如同時並發感染,乾性壞疽可轉為濕性壞疽,嚴重者可以出現中毒症狀而危及生命。 在中醫中屬於“脫疽”範圍,《黃帝内經-癰疽》篇中已經有對其症狀進行描述。 本病的病因較爲複雜,與吸煙,受寒,感染,營養不良等相關。主要病變在血脈,與心肝脾腎等臟腑關係密切。心主血脈,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病之本為陽氣不足,氣血虛弱。病之標為血瘀,濕濁,熱毒凝滯,筋肉筋脈血敗肉腐。病情日久則肢節壞死,創面不愈,膿血不斷,氣血大傷。 常見證型以陰寒證,血瘀證,濕熱證,熱毒證,氣血兩虛證,五種證型爲主。治療上跟据臨床證型,以溫經散寒,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清熱解毒,補益氣血等法加減,辨證論治。同時患者需要配合戒煙,戒煙是控制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進展,防止截肢的根本途徑。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