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便知病
科普|中醫 曾有病人問我;中醫診症時,病人沒有腹痛、腹瀉、便秘等腸道疾病,為什麼醫師一定要查問病人大便情況。原來通過觀察大便的形狀、顏色、氣味、排便次數、便量多少、排便時感覺,不但能了解腸道健康,更能反映出身體五臟六腑狀況。 中西醫對觀察大便來判斷疾病各有解讀,而中醫診斷原理建立在;觀察外表症狀、體征,來推察內臟變化,通過微小變化,就可測知身體健康狀況。而要完成上述觀察,必須通過中醫獨特診斷方法;“望、聞、問、切、“四診辨証,而其中問診是通過有目的地詢問病情,了解疾病起始及其出現的症狀,來判斷病種,辨別疾病証侯,從而推測內臟寒熱虛實,陰陽盛衰的變化。因此詢查病人大便有否異常,就可推斷疾病有否發生,病因為何,病發部位在哪,及臟腑的病理改變。 正常排便,一般一至三天一次,排便通暢,軟硬適中,顏色土黃,如出現異常就應留意,以下簡單舉例論述 了解大便次數,估計疾病証候 便秘;排便次數減少,閒隔時間延長,甚至多日不便,多見陰虛火旺,津液虧損。 泄瀉;排便次數增多,一日多次,便質稀薄,多見食滯、濕熱、外感、脾胃虛寒。 了解大便性質改變及異常,可診察腸胃,肝腎病變及判斷疾病之寒熱虛實 大便清稀;大便稀爛不成形者,多屬虛証、寒証,多見於脾胃虛寒,腎虛、命門 火衰。 完谷不化;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多見暴飲暴食,飲食不節,胃腸內有積滯,多屬熱証、實証。 大便乾燥;大便乾硬如羊糞者,多見於血燥津枯,熱結大腸,屬實熱証。 大便先乾後稀爛;多屬脾胃虛弱,肝脾不和,虛實夾雜。 大便帶血;血色鮮紅,便上有血可見於痔。 大便帶血;色黑如髮,可見於胃、十二指腸潰瘍。 了解大便氣味,能理解寒熱病証 大便腥臭多屬寒。 大便酸臭見於食積郁滯多屬熱。 大便臭穢多屬熱。 排便感覺異常的表現對判斷臟腑病變有重要意義 里急後重;肛門墜脹,腹痛欲便,便意頻繁,但便時又不得解,可見於痢疾。 排便不爽;排便後有便後不盡感,為氣虛或腸道氣滯,氣機不暢。 大便失禁;肛門失控,大便滑出,多為老年脾腎陽虛或久病虧虛之人。 肛門灼熱;排便時肛門有灼熱感,多見於熱結大腸之濕熱痢。 肛門氣墜;肛門有下墜之感,可見大病體虛之中氣不足或脾虛久瀉。 #大便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