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理脾胃亦需養陰
脾胃病|中醫 是否有經常聽聞一些中醫關於脾胃的療法,例如“溫陽健脾、健脾化濕、疏肝健脾、健脾益氣、健脾止瀉”等等。中醫發展千年,健脾的方法琳琳種種。我在放工時中意逛藥店,發現香港健脾的中成藥十分之多,常見種類有健脾丸,人參健脾丸、香砂六君丸、健脾化濕方、理中丸。其中成分各異,功效亦各不相同。例如經典處方“理中丸”中包含黨參、白朮、乾薑、甘草等藥物,藥性偏向溫熱。 脾在五行屬土,脾為陰土,喜歡燥,惡濕,使用溫燥之藥物是有其道理。翻閱近代醫書,書上多重視描繪其脾陽虛損的一面,如脾腎陽虛、脾陽虛衰等等。醫師在治療脾胃病時,往往會重脾陽而少顧慮脾陰,如考慮滋陰,往往都會從胃陰方向入手。 中醫古籍《 皇帝內經》 對脾陰虛的直接論述不多,名醫李東垣《脾胃論》一書中也精于論述脾陽而略于脾陰。治療上中焦虛損不運之證時候,所以醫師常從溫補脾陽方向入手。 其實健運脾陽,都要考慮脾陰的不足。陰陽就如同路邊的樹木一樣,太陽提供的陽氣足夠,樹木就可以生長繁茂,繁茂的樹木有賴水液的灌溉,水液屬陰,因為太陽陽氣的蒸發升騰,而運化到樹木的每片葉絡,濡養樹木。如果陽氣過旺,陰液不足,樹木好快會就乾裂枯萎。單依靠脾陽運動,不得脾氣之陰的濡潤 ,則運轉難以長久,容易復發。 名醫唐容川亦曰: “ 脾陽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陰不足 , 水谷仍不化也。 ”所以我在調理脾胃的時候,除考慮陽虛不運外,滋補脾陰以濡養消谷也是重要一環。 講左咁多,究竟可以選用什麼藥物呢?我覺得不妨可以考慮運用經方“小建中湯”,其中白芍,除滋陰外亦有陰中求陽之意,其中貽糖或可以選用麥芽取代。亦可在其他藥物中選用滋陰藥味。所謂“脾欲甘”、“ 五味入口, 甘先入脾” , “ 欲令脾實…宜甘宜淡也。” 說明甘淡是治脾之主味, 清代名醫張錫純曰: “ 淡味之品善能養脾陰也。” 故常用藥物如山藥、蓮子肉、扁豆、薏苡仁等甘淡之品可以多選用。平時在煲湯的時候可以加入,五穀多屬甘淡的食品,所以脾胃比較差,消化不好的朋友就盡量不要戒食碳水,每餐都食用一定的粗糧,切勿只食素菜水果,只有脾胃運化健康,身體五臟平衡,先可以更好地減磅。 # 脾胃病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