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痛風及高尿酸血症
痛風|中醫 痛風症大多在半夜才發作是因為晚上睡覺時,人體的抗發炎物質促腎上腺皮質素在半夜時分泌最少,加上睡眠時酸鹼值因體內累積二氧化碳而偏向酸性,而腳趾的溫度較低,加上腳趾附近的液體會被身體吸收使尿酸濃度增加,因此痛風症最容易在半夜出現,尤其在腳拇趾的部位最為常見。 痛風是一種代謝紊亂所導致的疾病,病程長,臨床表現可分三期: (一)無症狀期:不少患者在症狀發生前早有高尿酸血症,血中尿酸濃度在7毫克/100毫升以上。不少病人無臨床症狀,只有少數病人發生「痛風」的症狀。 (二)急性關節炎期:起病急驟,多數患者在夜半突感關節劇痛,伴以發熱等全身痛狀而驚醒。最先常發生疼痛的是拇趾及跖趾,其次是踝、手、腕、膝、肘及足部的其他關節。在發病數小時後局部出現紅、腫、熱、壓痛及動作受限。到了慢性期會出現,關節畸形僵硬或心腎嚴重合併症。 (三)慢性關節炎期:尿酸鈉在關節內沈著逐漸增多,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縮短,進入慢性階段而不能完企消失時,關節開始畸形僵硬,關節及腎臟有痛風石沉積,尿道結石,腎功能衰竭,伴發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益氣養陰。 高尿酸血症是導致痛風的元兇, 治療痛風症首先要控制尿酸。 尿酸是人體內普林(Purine)代謝的最終產物,所謂的高尿酸血症,指的是血中尿酸濃度過高,一般男性血中尿酸濃度大於7 mg/dl以上,女性血中尿酸濃度大於6 mg/dl以上,便稱為高尿酸血症。 痛風患者血中尿酸濃度都很高,而血中尿酸濃度如果超過6.4mg/dl便開始有尿酸鹽結晶析出、沉澱的現象,長期尿酸鹽結晶析出、沉澱便會影響腎功能。 而痛風與腎功能障礙又是互為因果容易造成惡性循環,痛風如不治療會引起腎功能損害,而腎功能降低也會減少尿酸的排泄,增加血尿酸濃度,進而增加痛風的發作。因此有許多痛風的患者出現痛風性腎病變,嚴重者出現尿毒症而需要洗腎。 一般治療痛風症大多先求止痛使病情舒緩,中醫辯證論治以對症下藥原則,對於尿酸痛風性腎病的辨症分得很詳細,主要分為濕熱蘊阻、寒濕痺阻、濕熱下注、濕濁內阻、脾腎兩虛、肝腎陰虛、氣陰兩虛等類別,治療時講究: 清熱利濕,活血通絡; 散寒止痛,祛風除濕; 清熱利濕,通淋排石; 化濕祛濁,和胃止濁; 健脾益腎; 滋養肝腎; 益氣養陰; 軟堅化痰,健脾補腎。 由於痛風是嘌呤代謝失調的疾病,血液中嘌呤的代謝產物尿酸有一部份來自膳食,故限制膳食中富含嘌呤的食品,對控制痛風病情的發展,有實際效用。如動物的肝、心、腎、腦等,含嘌呤量很高,痛風病人應禁食這些食物。豬肉、牛羊肉及各種禽類、魚類,嘌呤含量也較高,痛風病人也應限制吃這類食物。 奶類和蛋類食品不含嘌呤,病人可放心食用。 帶皮穀物(全麥、糙米)、碗豆、小扁豆、花菜、菠菜等均含少量嘌呤,痛風病人不可多吃這些食物。 含嘌呤很低的食品有白米、白麵、芹菜、捲心菜、葫蘿蔔、茄子、蕃茄、黃瓜、蘿蔔等。痛風病人可大膽進食這些食品。 對痛風患者的飲食建議: 1. 控制肉類攝取 2. 避開內臟、小魚乾、酵母粉 3. 少吃脂肪 4. 少喝火鍋湯、老火湯、雞精 5. 少飲酒 6. 豆製品限量吃 7. 多喝水 #痛風 #尿酸 #高尿酸血症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