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踝關節扭傷

踝關節扭傷 |中醫 踝關節扭傷是臨床上常見的疾患,在中醫學中屬於「筋傷」範疇,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以青壯年多見。根據受傷機制,臨床上可分為內翻型和外翻型,多因踝關節過度內翻或外翻所致,其中以內翻型損傷踝關節外側韌帶最為常見。依據韌帶損傷程度,可分為三型:韌帶扭傷、部分撕裂及完全斷裂。若急性期處理不當或恢復不佳,可能演變為慢性踝關節不穩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主要症狀包括疼痛、腫脹及踝關節功能下降等。   針灸治療 急性期   宜疏通經筋,緩急止痛。以局部穴位及與踝關節同名經之腕部穴位為主,配合局部壓迫止血,以減少出血和腫脹。   主穴:阿是穴、陽池(或太淵)。     恢復期   宜舒筋活絡,消腫止痛。以局部穴位為主,配合熱敷法以活血化瘀,促進血腫吸收。   主穴:阿是穴。     刺絡放血 若踝關節扭傷後患處腫脹明顯,可採用刺絡放血法,以釋放局部瘀血壓力,緩解腫脹,隨後配合壓迫止血法處理。   手法治療 對於單純韌帶扭傷或韌帶部分撕裂者,可施以理筋手法;若瘀腫嚴重,則不宜使用重手法,以免加重損傷。     患者平臥,術者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尖,緩慢進行踝關節的背伸、蹠屈、內翻及外翻動作,然後以雙掌對握內外踝,輕輕按壓,具有散瘀止痛之效。隨後沿韌帶走向由下而上理順筋絡,反覆數次,再按摩商丘、解溪、丘墟、崑崙、太溪、足三里等穴位,以助氣血流通。   藥物治療 內服藥   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可內服七厘散或舒筋丸。     後期:宜舒筋活絡、溫經止痛,可內服小活絡丹。     外用藥   初期:外敷五黃散或三色敷藥,以散瘀消腫。   後期:以四肢損傷洗方熏洗,促進筋脈恢復。       PEACE and LOVE 原則 傳統上,冰敷被認為能減少腫脹和疼痛,但近年有意見認為急性炎症是身體自然癒合的一部分,過度使用冰敷可能抑制炎症反應,進而影響組織修復。   對於急性扭傷的處理,近年興起的 PEACE and LOVE 策略有別於傳統的 RICE 或 POLICE 方法,不主張冰敷患處。   PEACE (即時處理):Protect(保護)、Elevate(抬高)、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避免過度消炎)、Compress(壓迫)、Educate(教育患者)。     LOVE (康復期):Load(適度負重)、Optimism(保持樂觀)、Vascularisation(促進血運)、Exercise(適當運動)。     如有任何疑問,請向醫護人員查詢。   # 踝關節扭傷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踝關節扭傷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