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食滯肚谷谷

食滯|中醫 大時大節期間,總少不免參加大大小小的聚會,盡情的大吃大喝狂歡一番。可是,享受美食過後,就有不少人因消化不良而求診。而他們通常都會說「我好像食滯了!」 何謂「食滯」? 由於飲食過量,超出脾胃能消化的上限,令脾胃不能及時消化吸收食物。因此飲食阻滯於胃中,使胃氣不降,濁氣不能下行。常見的症狀包括胃腹脹滿、噯氣、胃酸倒流、胃口欠佳,甚至出現嘔吐不消化食物、泄瀉等。 中醫食滯急救法一:按摩穴位助消滯 若食滯後,可按摩以下穴位以健運脾胃,有助消化。 中脘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天樞穴:位於肚臍旁開2寸,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以食、中指,輕輕按揉穴位,或以掌心按摩穴位,按約5分鐘,若按至有酸、麻、脹的感覺,效果更佳。上述二穴孕婦不宜。 中醫食滯急救法二:摩腹 摩腹能調節脾胃氣機,有促進消化的作用。 首先搓暖雙手,雙手交疊於腹部,按摩時以肚臍作為中心,以順時針按摩50次,用力宜溫和均勻,按之腹部有溫熱感或有排氣為佳。 中醫食滯急救法三:食療 山楂麥芽水 以山楂 10克,麥芽15克煲水飲。山楂及麥芽皆有消食的功用,而山楂善於針對因食肉類過多而產生的肉積。而《本草綱目》指出「麥芽、穀芽、粟芽,皆能消導米、面、諸果食積。」故山楂及麥芽合用能消化宿食。唯山楂味酸,脾胃虛弱及胃酸過多的患者慎用。孕婦不宜服用。 白蘿蔔瘦肉湯 以白蘿蔔1-2條,陳皮1塊及排骨煲湯。白蘿蔔能下氣消滯,配合陳皮能行氣化滯,有助脾胃消化。孕婦不宜多服。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食滯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食滯肚谷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