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醫
「思想之患」四字出自《黃帝內經・素問》開首第一篇《上古天真論》。該篇重點論述古代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如何透過日常生活起居飲食的節制,以保養個人的精氣,從而達致延年益壽的效果,盡享上天賦予的生命長度。其中最後一段提到,若要健康長壽,當「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反觀臨床,因情志致病的病人佔了十之七八,而當中大部份都是思慮太過的緣故。
「思」是人的五志之一,於五行屬土,與脾胃相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明確提到「思傷脾」,所指的是當人過度思慮的時候,就會使脾胃功能受損。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其正常生理功能是要為我們腐熟水谷,從而化生精氣以供養其他臟腑及四肢百骸。當脾胃功能受損時,消化能力就會下降,繼而出現胃口減弱、胃脹、噯氣、反酸、噁心、嘔吐、腹痛、泄瀉等一系列胃腸道的症狀。
典型例子如腸易激綜合征,患者泄瀉便爛、便前腹痛、一日數次,每於生活壓力大或情志不暢時加重,嚴重者更會因經常要跑廁所而影響工作表現及日常生活。但是,因為西醫目前仍未能發現此病的確切成因,而中醫理論又有待普及,故患者往往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希望上述的解釋能為這類患者提供適時的協助,以避免不當的誤會及標籤。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