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中醫
中醫婦科周期療法,旨在以腎的陰陽消長轉化為中心,運用不同方法恢復正常的月經周期。
中醫月經周期療法有不同方法,如夏氏按月經不同時期的陰陽消長轉化,分為行經期(重陽轉陰)、經後期(陰長陽消)、經間期(重陰轉陽)、及經前期(陽長陰消)四期。其後,夏氏又按臨床觀察所得,進一步將經後期分為初期、中期、後期;經前期分為前半期及後半期。七期療法以經間期為重點,適用於功能失調性月經病、不孕類疾病,以及慢性疾患和部分腫瘤性疾患。
月經周期是一個陰陽消長的過程。月經周期變化有賴於氣血的運動、天癸的作用,牽涉不同系統:心(腦)—腎—子宮軸起主調作用,與任督帶的調節及肝脾氣血升降共奏,形成周期性的月節律。
而月經周期療法,根據各期的生理、病理特點,對應治療;按疾病發病的周期規律,適時用藥。縱然行經期間亦可服藥,以下將簡述行經期的特點和臨床應用。
行經期
指月經來潮至經期結束的時段。此期重陽轉陰,經血排出,新舊交替,「留得一分瘀濁,影響一分新生」。治療以調經為主,重在除舊,分別有「一般調經法」、「活血祛瘀法」及「逐瘀通經法」。
「一般調經法」最為常用,輕度活血化瘀,促進排經。方用加減五味調經湯,藥用丹參、赤芍、五靈脂、續斷、茯苓、艾葉、澤蘭、益母草,經行即服,以養血調經,利濕排濁,少助補腎納固之物,瀉中寓藏。
「活血祛瘀法」活血化瘀力度較大,常用於月經後期、量少、疼痛不暢等症,方以血府逐瘀湯、通瘀煎等為代表,以通瘀煎加減較為常用。
「逐瘀通經法」逐瘀除舊之力最強,代表方為促經湯、逐瘀脫膜湯等。
病案分享
二十多歲的女士因月經不調連續服避孕藥數年,按月經周期療法治療一月後月經按時而來;其後數月周期穩定,或有痛經,則隨症加減治療。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