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葉焯朗醫師

精神疾患與頭皮針刺


精神病|中醫


精神疾患是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嚴重的疾病負擔之一。根據統計,三分之一的殘障屬精神障礙範疇。由於缺乏有效的預防及干預措施,精神障礙的患病率一直沒有下降跡象。發病率上升所導致的龐大精神衛生服務需求已成為現代社會的急切問題。當中一部分精神健康疾患的患者從主流醫療轉向尋求輔助和替代醫學的幫助。研究表示,全球不同社區中有達10%到75%的民衆在過去一年參與過不少於一項非主流另類療法。在衆多另類療法當中,針灸在中國和台灣在內的東亞國家被廣汎使用。與傳統的身體針灸不同,精神疾病的治療更多使用頭皮針刺。頭皮針刺是指用針刺在頭皮的穴位或線條上,與傳統針刺的概念及操作有所不同。在最近數十年間,頭皮針刺的發展迅速,近代研究提供多項證據支持頭皮針刺作為精神疾病患者的一綫治療手段。


頭皮針刺的歷史及發展

最早在頭皮上使用針灸的病歷可追溯到公元前5年。隨著中醫理論的建立,頭皮穴位的針刺一直作爲傳統針灸系統内的其中一個組成部分。直到1950年代,針灸專家開始觀察並認識到疾病與頭皮穴位之間的關系。當時的醫生受到微穿刺系統概念的啟發,並糅合了現代醫學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的認識,根據對大腦和頭皮結構的神經學和反射學知識,慢慢建立了新的頭皮針刺理論和技術。 1970年代,來自中國不同地區的針灸師發展出自己各有特色的理論流派,分別提出了幾種頭皮針刺系統。儘管在理論概念、穴位的位置和名稱在不同學派之間存在差異;但在許多方面,例如臨床適應症和治療手法上都有相當大的共同點。當中最受公認的理論包括對腦解剖、生理學、神經病學和反射療法等知識的應用。由於頭皮針刺在治療腦部疾病和其他疾病方面表現出極佳的治療效果,為了將頭皮針刺推廣到更廣泛的應用,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建立國際標準的頭皮針刺命名系統。當時頭皮針刺已經被全球的治療師和針灸師廣泛應用;美國及日本等地區甚至在當地建立起一套獨當一面的頭皮針刺應用架構。簡而言之,頭皮針刺是一種源自古代中醫的技術,但其理論和應用是在近幾十年才迅速發展。


中醫概念在精神疾病中的臨床使用

在中醫概念中,縱使患上同一種疾病,但由於患者的證候不同,治療方案上也有所差異。故此每位患者都會接受爲他體質度身定做的治療方案,亦就是“同病異治”。自中醫哲學早期建立以來,這種個體化的醫學觀念就成為中醫的特色。這種治療方針奠定了中醫的治療基礎,歷史亦證明其系統行之有效。

但是遇上精神障礙的患者時,情況便會變得更複雜。首先,由於大多數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具有復雜的軀體問題,或症狀被精神藥物的副作用所掩蓋,因此單純根據中醫理論診斷證型可能變得異常困難。此外,針灸的個性化治療可能會產生不一致的治療效果。由於若果測試對象使用不同的穴位,便不可能進行客觀的觀察和比較。因此,頭皮針灸一直注重對精神病患者使用客觀標準的穴位方案進行治療。


頭皮針刺治療精神情志疾患的臨床優勢

作爲代替一般針灸的治療手法,頭皮針灸廣泛用於腦源性疾病。人們認識到,針刺刺激大腦皮下組織可能會對大腦的各個病變產生影響。現代運用針刺治療各種精神疾病(如焦慮症,抑鬱症和失眠症)的臨床試驗中,有很大一部分選用頭皮針刺作爲操作基準。臨床研究指出單獨的使用頭皮針刺治療對治療失眠、腦出血及帕金森氏病有明顯的療效。

此外,頭皮刺治在臨床情況下有其獨特優勢。與身軀上針刺不同,接受頭皮針刺的患者在治療期間無需臥床休息。治療時,他們可以坐在椅子上或進行靜態活動。頭皮針灸的另一個好處是由於頭皮組織對疼痛的敏感度對比軀幹相對較低,因此頭皮針刺會引起較少疼痛和不適。同時,在進行頭皮針刺操作的過程中,患者不會觀察到施術者的操作,故能夠減低患者的不安及恐懼,特別對於一些對利器感到驚恐的患者而言尤其重要。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