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進補
April 30, 2016

產後進補|中醫
很多準媽媽都會為坐月這個問題感到束手無措,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我應該甚麼時候進補呢?」相信大家都聽過老人家常說坐月坐得好,就可以把懷孕前身體的問題重新調好。坊間相傳有很多禁忌,究竟是對是錯呢?
生產後的四十天,大約六星期的時間,剛好就是產假的「前四後六」,俗稱「四十朝」。這段時間產婦要注意產後衛生、惡露排出情況、新生兒的護理。
產後生理變化
(1)維生指數:產後24小時內,產婦體溫如超過38度,就要考慮是否受到感染。呼吸每分鐘14-16次,脈搏每分鐘60-70次。
(2)出汗:新產數日內,產婦出汗較多,多因產後氣血驟虛,腠理不密。這種出汗常在數日至兩周內自行好轉,一般不伴有其他症狀。勿見多汗即誤以為虛汗,繼而大進補品,容易上火。
(3)大小便:順產的媽媽在產後數小時後要下床小便,不要憋尿。產後要多飲水、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因產後身體較虛,可能用不上力排便,所以要避免便秘的發生。
(4)乳汁:懷孕後期乳房已經可以擠出少量黃色清水般的乳汁。生產完那一刻其實可以直接向新生兒哺乳,盡快令其建立泌乳反應。兩至三天後,產婦會開始覺得乳脹,開始時乳汁比較少是正常的,只要隨嬰兒吸啜增多,自然乳汁也會相應增加。
(5)腹痛:產後子宮仍未恢復至原來形狀,小腹仍可觸摸到球型的子宮,待兩周後子宮就可回到盆腔內。
(6)惡露:惡露大概要2-6周才會排清,初時惡露量較多,呈鮮紅色,之後逐漸變成咖啡色或淡紅色,最後變成白色,之後完全減退。如果惡露明顯增多、夾有大血塊、有異味、發熱、下腹痛,就要特別留意,因為可能是受到感染。
產後飲食
1.不宜寒涼辛辣:以平和或偏溫性的食物為主。
2.少食多餐:新產後脾胃比較虛弱,宜進食營養豐富及易消化的食物,,有利脾胃的恢復。
3.飲食均衡:生產時耗氣傷血,產後飲食要均衡,避免偏食,清淡適中,可選擇不同種類的食物,但不宜急切進補。
產後進補
很多人以為產後進補一定要食鹿茸,一定要燉參湯,反而會有反效果。每人的體質也不同,怎可以盲目進補呢?因人制宜才合理。
清補:氣味甘淡,其性平和,一般產婦均可食用。
緩補:性質溫和,不熱不燥、補而不滯、滋而不膩之食物,一般產婦均可食用。
溫補:偏溫熱,適合體質較寒的產婦。(如桂圓、核桃、豬肝)
峻補:性溫熱,只適合四十朝後陽虛的產婦,而且不宜進食太頻密。(如鹿茸、人參)
不同階段飲食建議
。產後第一周:生產時耗氣傷血,體質較虛弱,飲食要清淡,易消化,勿急於進補。保持大便通暢,避免排便過度用力令傷口破裂。
。產後第二周:以飲食協助排惡露;慢慢加入緩補食物,但不宜大補。
。產後第三至四周:以溫補食材為主,再配合補肝腎。
。產後第五至六周:食療上以防溫燥,可加滋陰養血的食材。
。產後六周以後:回復日常飲食。
#產後 #進補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