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黃冠儒醫師

養胃防病飲食宜忌


胃病|中醫

胃病|中醫

上次跟大家分享過一些胃的生理功能和致病成因,今次再跟大家談談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來防止胃病發生。

與飲食習慣相關的宜忌

1)定時定量進食

胃部分泌胃液消化食物,有其習慣性及節律性。固定的飲食時間有助胃部準備消化食物,過早進食可導致消化不良,過晚進食可導致空腹胃酸分泌損傷胃黏膜。突如其來的過量飲食亦可以導致消化不良,出現胃脹、噯氣甚至嘔吐。

2)睡前2-3小時不宜進食

正如上述身體各臟腑機能都有其節律性,現代醫學多稱之為生理時鐘。中醫學認為早上七時至九時是胃經氣血充盛,最適合進食消化的時間。睡前氣血相對靜止內斂潛藏,消化能力減弱,因此較不宜進食。另外中醫亦有「胃不和則臥不安」之說,過飽或過餓亦會影響睡眠。

3)仔細嘴嚼,避免狼吞虎咽

嘴嚼是將食物物理性分解的重要消化程序,嘴嚼越耐,食物就會變得越幼細,表面面積增加,消化酶的工作效率就會大大增加,胃腸的工作負擔也會相對減少;嘴嚼的同時口腔亦會分泌唾液,唾液內含的澱粉酶可以幫助消化五穀及部分蔬菜的澱粉質。順帶一提,食物進入腸道大腦才會開始製造飽肚感,因此充分嘴嚼可以延長進食時間,避免在飽肚感出現時已進食超過所需分量的食物而致肥。

4)不要用湯水或飲品將未完全嘴嚼的食物強行吞下

道理同上,用湯水或飲品將未完全嘴嚼的食物強行吞下會減低食物的分解程度,增加消化的難度。亦有一說過多湯水或飲品會稀釋胃酸的濃度,導致消化不良。飲水時不宜一口氣灌一大杯水,尤其是冷飲入胃,應該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飲。

5)不要進食過飽

進食過飽容易出現胃脹、胃痛、噯氣、嘔吐等症狀,長期過飽會習慣性增加胃酸分泌及縮短胃黏膜修復時間,容易造成慢性胃病。中醫認為胃屬於腑,以通為用,不應長期保持飽滿充實。

6)不要邊進食邊處理工作

工作壓力是胃病的重要成因之一。中醫認為壓力太大或情緒過激皆可導致肝氣鬱結,影響脾氣升清及胃氣下降的正常運作,導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輕則消化不良、噯氣、胃酸倒流,重則非進食前後,只要一遇上較大壓力或情緒起伏,即會胃痛腹痛、反胃嘔吐、腹瀉等。

7)進食後不要馬上坐下、躺下或進行劇烈運動

進食後坐下會影響胃氣通降;躺下會容易導致胃酸倒流;劇烈運動則會促使較多血液流向骨骼肌肉,胃腸血流相對下降,影響消化能力。飯後原地踏步或散步則有助消化。

8)服用西藥如消炎止痛藥時,建議餐後及與胃藥一同服用

前文已有提及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亞士匹靈和部分糖尿病藥物等皆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胃腸疾病,嚴重可致胃潰瘍。建議使用上述西藥,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需長期服用時,不要輕視飯後服藥及與胃藥同服的重要性。

與食物類別相關的宜忌

9)生冷不宜多食

從中醫角度來說,過度生冷寒冷或辛辣溫熱,性味偏頗的食物都不宜多食。生指生食,生肉、魚生刺身、沙律都算生食;冷指低溫,經冷藏過或低溫進食的凍品如雪糕、冷飲等。

10)煎炸辛辣不宜多食

煎炸食物多乾硬焦脆,較難消化;過分辛辣則容易損傷胃黏膜。中醫認為「胃喜潤惡燥」,過份煎炸辛辣容易傷及胃陰。適量的辛溫如薑蔥蒜則可發汗祛風散寒祛濕,對部份胃部不適有緩解作用,服用前應由中醫師診察體質及病情是否適合服用。

11)難消化食物不宜多食

難消化食物多性質黏膩或使人容易覺得飽滯,例子有糯米、黃米、芋頭、芝士、肥肉等。

12)不要吸煙,酒精、濃茶及咖啡不宜多飲

吸煙的有毒物質會在胃黏膜表層溶解吸收時傷害胃黏膜,同時使血管收縮延緩胃黏膜的修復,也會影響幽門收縮導致膽汁反流。酒精可破壞胃粘膜對抗胃酸的能力,而含咖啡因的飲品會刺激胃酸分泌。

13)變壞,不衛生的食物不宜進食,因為各種病菌和寄生蟲都是胃腸道疾病的來源。

14)有胃酸分泌過多人士不宜多食過甜或過酸的食物,避免增加胃酸分泌。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