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
September 30, 2018

鼻竇炎|中醫
鼻竇是顱骨中的含氣空腔,有開口與鼻腔相通。鼻竇共有四對:額竇位於雙側眼眶上方的額部;上頜竇位於雙側顴骨內;篩竇位於鼻樑後方的兩眼之間;蝶竇位於鼻的上半部、兩眼後方。鼻竇有輔助鼻腔調節空氣的濕溫度、共鳴、保護腦部等作用。
鼻竇炎是指鼻竇黏膜的化膿性炎症,其中上頜竇的發病率最高。主要症狀有大量的濃稠鼻涕,鼻塞,嗅覺減退,頭面痛。中醫學稱本病為“鼻淵”、“腦漏”。
病因病機
1. 肺經風熱
風熱邪毒侵襲或風寒入裡鬱久化熱,壅遏肺經,上壅鼻竅。
2. 膽腑鬱熱
情志不暢,膽失疏泄,氣鬱化火,膽火循經上犯,移熱於腦,傷及鼻竅;或邪熱犯膽,膽經熱盛,上蒸鼻竅。
3. 脾胃濕熱
嗜食肥甘,濕熱內生,脾胃運化失常,清氣不升,濁陰不降,濕熱邪毒循經上蒸。
4. 肺氣虛寒
久病體弱,病後失養,肺衛陽虛,易為邪犯,且正虛抗邪不力,邪毒滯留鼻竅。
5. 脾氣虛弱
勞倦思慮過度,損傷脾胃,致脾胃運化失調,氣血生化不足,鼻竅失養。且脾虛生濕,濕濁上泛,困結鼻竅。
分型論治
1. 肺經風熱
主證:黃涕,鼻塞,嗅覺減退,頭面痛。伴惡風發熱,咳嗽黃痰,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疏散風熱,宣肺通竅。
方藥:銀翹散加減。
2. 膽腑鬱熱
主證:腥臭黃綠涕,鼻塞,嗅覺減退,頭面劇痛。伴急躁易怒,口苦咽乾,目眩耳鳴,寐差多夢,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清瀉膽熱,利濕通竅。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
3. 脾胃濕熱
主證:黃涕,鼻塞,嗅覺減退,頭暈重脹。伴胸脘脹滿,納減,溺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化濁通竅。
方藥:甘露消毒丹加減。
4. 肺氣虛寒
主證:白涕,鼻塞,嗅覺減退,頭昏頭脹,遇風冷加重。伴畏冷自汗,面色蒼白,聲低氣短,咳稀白痰,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
治法:溫補肺衛,散寒通竅。
方藥:溫肺止流丹加減。
5. 脾氣虛弱
主證:白涕,鼻塞,嗅覺減退,頭昏頭脹。伴面色萎黃,食少納呆,腹脹便溏,肢倦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健脾利濕,益氣通竅。
方藥:參苓白朮散加減。
本病的預防著重於及時徹底治療感冒及牙科疾病。患病期間忌食辛辣、戒除煙酒。平日多運動,增強正氣。
#鼻竇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