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食積|中醫
食積又稱積滯,是由乳食喂養不當,停積脾胃,運化失健引起的一種病証。多見於嬰幼兒。以不思乳食,腹脹噯氣,大便不調為特徵。常在感冒、泄瀉、疳証中合併出現。脾胃虛弱,先天不足,以及非母乳喂養的嬰幼兒容易反覆發病。現代醫學稱之為消化不良。
食積與疳証都是小兒常見病,若傷於乳食,滯而不消,病情進展,可變成積。積久不消,遷延失治,影響小兒營養吸收和生長發育,可轉化成疳。
治療原則
實証以消食化滯為主;虛中夾實証治以消食健脾,消補並施。如有兼証,則隨証施治。
常見証型
(1)乳食內積﹕症見脘腹脹滿,疼痛拒按,或有噯氣吞酸,惡心嘔吐,煩躁哭鬧;治以消食化積,常用神曲、麥芽、陳皮、砂仁等。
(2)脾虛挾積﹕症見神乏力,形體消瘦,食則飽脹,喜伏卧,大便溏薄;治以健脾消積,常用白朮、太子參、藿香、炮薑等。
除內服中藥外,針灸和小兒推拿均是常用治療方法。
預防勝於治療,小兒應定時定量進食、避免肥甘厚味,同時保持大便暢。
*如有疑問應向註冊中醫查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