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鍾佩儀醫師

治肝八法


月經病|中醫


女子以肝為先天,隨著月經週


期的荷爾蒙變化,女性的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在臨床上治療婦科病,多從“治肝”出發,以下簡述治肝八法:


1.疏肝理氣:主治肝鬱氣滯之病,臨床常見心情悶悶不樂,善太息,乳房脹痛,兩脅脹痛等,常用方劑如逍遙散,舒理肝氣常配合鬱金、香附、枳殼、青皮、王不留行等。


2.清肝瀉火:主要治療肝鬱化火,火熱內盛之證,臨床多見暴躁易怒,口臭牙衄,小便黃,便秘等,常用方劑如龍膽瀉肝湯、當歸蘆薈丸等苦寒瀉火之品。


3.清熱平肝:主要針對肝熱上擾之證,臨床常見情緒易急躁,目紅伴黃黏目眵,頭暈目眩,耳鳴等,此證之熱象較上證輕,故少用苦寒,多用桑葉、菊花、生地、白芍、黃芩等清熱平肝之品。


4.抑肝潛陽:此法是以治療陰虛肝陽上亢為主,症狀常見月經量少且色淡紅,頭暈頭跳痛,每逢暴怒則加重等,常用方劑為天麻鉤藤飲,配伍滋養肝血以治陰虛,如女貞子、墨旱蓮、地黃、山茱萸、枸杞等。


5.鎮肝熄風:多用於治療肝風內動之病,如類中風,可見肢體不利,口歪流涎,眩暈昏倒;又或面紅心煩,眼脹耳鳴,頭目眩暈,頭中熱脹等。臨床用藥常用鎮肝熄風湯、羚角鉤藤湯加減運用。


6.養血柔肝:是治療肝血虧虛的方法,肝屬剛臟,賴以陰血滋養,肝血不足甚或虧虛則見面色晄白,語聲低微,視物昏花,指甲粗糙有豎棱,月經延遲、量少色淡或閉經等。常以四物湯為基礎方加味進行治療,如配伍二至丸、黃精、何首烏、阿膠等。


7.化陰緩肝:此是肝陰虛的治療方法之一,臨床表現常見勞累則頭暈耳鳴,五心煩熱,面紅潮熱,口乾舌燥,手足肌肉易麻木、轉筋。常用酸甘化陰以緩肝急,如芍藥甘草湯、甘麥大棗湯、一貫煎等,可加酸棗仁、柏子仁、百合、地黃、沙參、麥冬等滋陰之品。


8.暖肝溫經:肝寒則血行不暢,血滯則經脈瘀阻,不通則痛,故臨床常見月經期少腹冷痛,得熱則緩,白帶清稀量多,小便清長等。治療以溫經散寒暖肝為主,如溫經湯、暖肝煎等,可配伍小茴香、桃仁、紅花、益母草、澤蘭等。


#月經病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