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賴民康醫師

中醫治面癱


面癱|中醫


近半年因抗疫原因,各人留在家中的時間多了。相信大部分人會發現運動的時間少了,在家中趟在梳化上吹風扇、涼冷氣、喝冷飲食零食的時間多了,結果身體不自覺地逐漸變差了。近日診所較以往多見了一類病人,還未除下口罩,已發覺他們神情異常,兩眉不對稱,雙眼是一邊大一邊小。病人說是患上面癱了,多數是已經西醫診治(如類固醇、抗病毒藥物等)後感到效果不理想,欲尋求中醫醫治。


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痹,臨床以周圍性面癱為多見。中醫病名為「口眼歪斜」、「卒口癖」。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無明顯季節性,發病急驟,以一側面部發病為多見;臨床以口眼歪斜、面部麻木作脹、眼瞼閉合不全、流口水等等為主要病徵。如果不盡早治療,病徵不能完全恢復,日後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中醫認為面癱的發生,是因為患者機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頭面脈絡空虛,以致外邪(風邪為主) 乘虛侵襲,導致經氣阻滯,筋脈失養而發生面癱。


治療上,中醫會根據病人的患病時間、發病病徵、身體狀態身等進行辨證施治。

一般來說,發病後首兩星期(早期)為治療的最佳時期,治法以袪風通絡為主;之後由第兩星期至三個月為恢復期,治法以養血活血為主;後遺症期要以扶正補虛為主。臨床上則要跟據病人實際病情而靈活調整。


針灸為主要的面癱治療方法之一,主穴包括陽白、印堂、攢竹、四白、太陽、水溝、迎香、頰車、地倉等面部腧穴,目的是疏通患部筋脈氣血、祛風通絡;同時,可根據辨證來撰取遠端穴位配合治療;較常撰取穴位為外關、合谷、太衝、足三里、三陰交等,發病早期可撰取合谷、太衝等穴位,配合瀉法袪風通絡,恢復期取足三里、三陰交等穴,配合補法調理脾胃補益氣血、扶正培元。


中藥方面,牽正散為治療面癱的常用方之一,臨床上可根據不同病情加減化裁;如加入白芷、羌活、防風等可增強袪風作用;加入雞血藤、桃仁、紅花、地龍等有養血活血、袪瘀通絡的作用;對於氣血虛弱、正氣不足的病人,可加入黃耆、黨參、白朮、四物湯等扶正補虛。其他治療方法如拔罐、皮膚針等的運用可以提昇療效。


中醫治療面癱有良好的效果,發病後盡早治療能得到最佳療效,大部分患者可在1個月內逐漸改善或治癒。若因延誤治療或部分病情嚴重以致不能完全恢復的患者,亦應堅持恢復期的治療,盡量減少面癱後遺症的影響。


#面癱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