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戴偉豪醫師

中醫看流感(2)


流感|中醫


上次提到現時在中醫學中,治療流感主要以三大流派為主流思想,分別是傷寒派、溫病派及時方派,並介紹了其中最古老經典的傷寒派,由於其療效顯注,用方用藥思路又不同與後世醫家,故醫學界多尊稱傷寒派為經方派。


傷寒派療效好,又稱得上經典,但為何又會有溫病派及時方派呢?


說來話長,就只好長話短說,原因一來傷寒派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因歷史戰亂等因素導流傳缺失了不少內容,二來傷寒雜病論不是教科書,更似是一本臨床治療的記錄筆記,而傷寒派的理論框架其實大多由後世醫家從其書中悟出來,理論框架分歧不少學習難度較高,故學醫之人有不少數會放棄傷寒,轉而集中學習學校提倡的臟腑辨證,即現時主流中的時方派(臨床治療處方多用宋以後的時方,或按病症之實際情況自行處方用藥,稱為時方派。)。而亦有一部份人,發現傷寒派的不足,想補充其欠缺部份,甚至從中形成新的理論,這就是溫病派的誕生。


溫病派,主要針對傷寒派缺少對急性出血性發熱病的方藥而發展出來的,其中包括對風熱、濕熱、暑熱、血熱等等的治法方藥。之前有提及傷寒派理論上可以用六經表述以上的病因,如之前提過的風熱證可以用太陽病陽明病方向去治療,暑熱可以直接用陽明法,但在濕熱及血熱這方面就有所不及了。雖然傷寒派有論述過濕病熱病並歸在太陰陽明,如「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繫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去故也」等等,傷寒派以「繫在太陰」來說明這種裡熱與裡濕同時存在的情形,但其濕熱論治卻有所不足,以其理論所說治濕熱病要「實脾家」,說明傷寒派理論上治濕熱應該要先健脾胃利濕來處理,但實際上有很多外感濕熱病並非脾虛而是邪實,故有傷寒下不嫌遲,溫病下不嫌早的說法。其次由於有許多外感病起病不久就己出現出血症狀,如西醫所説的支氣管擴張症的咯血、克隆氏症、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病等等,而傷寒派缺少針對熱性出血的方藥,後世醫家對以上的缺失作出補充,形成溫病派的雛形。


以上三大流派,有人說時方派用藥溫和,較為安全,也因此有「好的慢」的刻板印象。有人說經方的藥力既快又猛,對於急症的效果更是顯著,但風險較高。有人說溫病的重視養陰生津、善用開竅、注重濕熱的治療,對於嶺南地區的病種效果更是顯著,但在北方則打個折頭。其實每個流派都有每個的適應範圍,有它的適應症和它的禁忌症,都能指導臨床,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醫師要涉獵各家學說各個流派的原因。


#流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