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黃頴芝醫師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中醫


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面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病症,好發於30-40歲的婦女。雖屬良性疾患,但亦有遠處轉移和種植等惡性行為,是造成不孕或慢性盆腔疼痛的原因之一。中醫本身無内異症的講法,但根據症狀可歸類為痛經、不孕及癥瘕等範疇。


子宮內膜異位症其中一個好發部位為卵巢,例如卵巢表面可見紫褐色斑或小泡,卵巢内的異位内膜反復出血可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腫。囊腫增大而少量血液滲漏至卵巢表面,可導致卵巢與其鄰近結構出現盆腔粘連。其他位置亦可見内異症例如宮骶韌帶、子宮後壁下段等。

而在中醫角度,子宮內膜異位症重在瘀血,而導致血瘀的病因病機就包括:

(一)經期/產後失於調攝(邪毒乘虛而入)多產 房勞,墮胎

(二)經期產後餘血未净

(三)手術創傷(胞宮、 胞脈、 衝任)

(四)腎虛氣行無力

(五)久病

(六)肝氣鬱結,肝失疏泄,故氣滯血瘀而瘀阻衝任、 胞宮、 胞脈,繼而新血不得歸經

最後血瘀日久,並積結成塊(癥瘕) ,久病傷腎亦易導致月經不調。


在臨床表現上,可見持續下腹痛、 痛經 (可逐步加重) 、月經失調 、 性交痛及不孕等。 中醫治療則以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爲主,經行通暢則不再逆流/停滯,並同時根據不同的月經周期及體質而加減用藥。例如:行經期以活血袪瘀為主,兼行氣止痛 ;月經前期養血活血、溫腎通絡。

另外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證型可分爲氣滯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氣虛血瘀型、熱結血瘀型、腎虛血瘀型。


(一)氣滯血瘀型: 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特點:漸進式痛經,經前/經期少腹脹痛,局部拒按。 乳房或胸脅脹痛,有血塊,排出血塊後經痛減,或見腹中積塊而固定不移 。

(二)寒凝血瘀型: 溫經散寒,祛瘀止痛

特點: 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喜溫畏冷,排出血塊後經痛減,形寒肢冷,面色蒼白,痛甚嘔惡。

(三) 氣虛血瘀型: 益氣活血,祛瘀止痛

特點: 經期或經后腹痛,喜按喜溫,月經色淡質薄,肛門墜脹,面色少華,神疲乏力,大便不實。

(四) 熱結血瘀型: 清熱和營,活血祛瘀

特點: 經期或經期前後發熱,腹痛拒按、伴口苦咽乾,煩躁不寧,大便乾結。

(五) 腎虛血瘀: 益腎養血,活血化瘀

特點: 經行或經後小腹墜痛,腰脊酸楚,引及下肢和胯臀,頭暈目眩,月經先後不定期,經行前後量少淋瀝,經行量或多或少,或有血塊,不孕,即使受孕亦易於流產。

如有腫塊者,可按病情需要而加軟堅散結之品,例如皂角刺、莪术 。治療上亦可配合針灸,選於經期或經前治療,選穴包括:關元、中極、合谷、三陰交等( 可配合溫針) ,亦可配合腹針調整整體氣血。


#子宮內膜異位症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