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許慧玲醫師

當歸拈痛湯治療異位性皮炎


異位性皮炎|中醫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特異性皮炎、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濕疹,古時候稱「四彎風」。它是一種慢性、瘙癢性、炎症性的皮膚病,不具有傳染性。表現為皮膚乾燥、紅斑、滲出和結痂、苔蘚樣變,特別出現在四肢關節(膕窩、肘窩)和頭頸部,常見於兒童,但亦常累及成年人。一般病程久,反覆發作。西醫認為尚無治癒方法,提倡多方面聯合治療,舒緩症狀。包括消除加重因素、恢復皮膚屏障功能及保持皮膚水分、患者心情疏導。藥物上一般採用抗組胺藥口服和類固醇外用,嚴重發作的異位性皮炎會用到生物製劑及標靶藥物治療。


當歸拈痛湯一般可用來治療痛症,可祛風除濕、清熱止痛,適用於濕熱流注於肢體關節而引起的痹痛。多年前偶爾在網絡上閱讀時,發現有醫生用此方治療異位性皮炎,於是效法之,常得到滿意的療效。


方中當歸可養血,所謂「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中醫認為血虛生風,風盛則癢,因此很多皮膚病都需要用到養血之法;防風、羌活,可祛表皮之風;綿茵陳、澤瀉、豬苓,滲濕利水;升麻、葛根,具有升提的作用,可使濕從外散,並且可透發胃經伏熱;蒼術、黃芩、苦參,可清熱燥濕;知母養陰清熱生津,亦可制羌活、蒼白術之燥;黨參、白術、炙甘草,健脾益氣,久病之人多有脾虛,再者港人多有脾虛體質。而且「脾為肺之母」,健脾可以補肺,「肺主皮毛」。

此方益氣養血,祛濕又養陰,透發伏熱之邪,又祛表皮之風,同時還入血分清濕熱。而異位性皮炎病久、反覆瘙癢,治療思路上多辨證為入血分,靈活運用當歸拈痛湯,結合每個患者實際情況,加減使用,多能得到不錯的療效。


#異位性皮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