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中醫
中藥飲片功效的發揮有時亦受用法(煎服法)所影響。
以下略述不同煎服法如何影響不同中藥飲片功效的發揮。
1.後下:指在藥液煎好前5分鐘左右,再放入一起煎煮。多用於含揮發性成分較多或芳香中藥,以避免煎煮時間過長使有效成分揮發或失效。如大黃後下取其瀉下攻積之功治療便秘,正常煎煮則取其清熱瀉火等功效;青蒿後下取其清暑、截瘧之功治療暑熱外感或瘧疾,正常煎煮則取其退虛熱等功效。
2.先煎:指先(打碎)用水煎煮15分鐘以上,然後再加其它藥物同煎。多用於難析出有效成分的動物骨骼、礦石類藥材或須以加熱方式減輕毒性的中藥。如石膏、牡蠣、磁石等須先煎以助有效成分析出;烏頭、附子先煎以減輕毒性。
3.服藥時間:急性病(如感冒等)不必拘泥規定服藥時間,甚至可縮短服藥間距,如銀翹散方後注:病重者,約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安神藥則多睡前服。
4.服藥方式:急性病多水煎服,慢性病多用丸散。以「丸者,緩也;湯者,蕩也。」有時亦有例外,如用治熱閉心包之中風昏迷、驚厥等的安宮牛黃丸為丸劑;治療虛勞之小建中湯為湯劑。
而根據病性不同,藥液有時要熱服、有時要冷服,多數以溫服為宜。
溫馨提示:如有任何疑問,請向中醫師諮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