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周珈瑩醫師

中藥治療耳鳴驗案一則


耳鳴|中醫


耳鳴是指患者自覺耳內或頭顱內鳴響,如聞蟬聲,轟鳴聲,或如潮聲。耳鳴是耳科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亦可單獨成病。


耳為腎之外竅,其生理功能與腎相關,聽覺的靈敏與否,與腎中精氣盈虧有密切關係。《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故在治療上常投以益腎填精之藥,但獨投補腎之藥,有時侯療效甚微。近年遇一患者,患者女,40餘歲, 耳鳴一年,耳鳴如蟬,勞累後情況加重, 聲低氣怯,曾多次中西藥治療後效不顯,既往服用補益之中藥(具體藥物不詳)容易上火,故未能持續治療,晨起流清稀涕,納寐可,小便偶有不暢,大便調。脈弦細雙側弱,舌淡紅苔厚白,診斷其脾腎氣虛,治以升清降濁補腎為主,疏導氣機,方予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茯苓、煆磁石、柴胡、升麻、葛根、蒺藜、石菖蒲、路路通、黃芩、黨參、車前子,3劑,早晚各一次。二診耳鳴減,勞累後仍見反覆,小便暢,偶有胃脹痞滿不舒,在上方加半夏、陳皮,7劑,早晚各1次。三診耳鳴續減,胃脹滿減,守方治療,隨証增減藥物治療三月,耳鳴情況減輕,囑患者後續服益氣聰明湯合六味地黃丸。半年後因他病回診,耳鳴未有反覆發作。


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概括了清陽和濁陰的生理特點。清者上升,濁者下降,清升濁降在體內不斷地運動。如腎中精氣的蒸騰氣化失常,清者不升,濁者不降,則精微營養不能上達耳竅使耳竅失養,耳內的濁氣也不能得到向下疏泄,使清竅阻塞。本例每於勞累後加重,聲低氣怯,小便不暢,結合舌脈,可見其脾腎氣虛。故治療上先用耳聾左慈丸補腎氣,唯患者中氣亦不足,恐其氣不能升清上達耳竅,故佐以黨參補氣,升麻、柴胡、葛根升清,石菖蒲、路路通、蒺藜通竅,車前子引濁陰下行,使脾腎氣復,清氣得升,濁陰得降,耳竅自通。


在應用升清降濁法上調整臟腑功能,升清法可包括:益氣升陽、益氣養血、益氣升津、益智醒腦等;降濁法亦可包括平沖降逆、通腑瀉下、化痰祛濕、下氣利水、活血破瘀等法。在臨床應用上亦可配合使用以調節氣血津液輸布及代謝的升降平衡。


中醫耳鼻喉科教材中,耳鳴耳聾的病因病機可分為虛實兩類。實證可因風邪外襲,侵及耳竅所致;亦有因肝氣鬱結,肝鬱化火,肝氣上逆阻塞清竅所致;或因痰火上壅,痰蒙清竅所致。虛證可因腎精虧虛,髓海不足而致;亦可因脾胃虛弱,氣血化生不足,清氣不能上奉於耳而致。故治療上仍需辨証論治,耳部疾病亦不一定與腎虛有關。


#耳鳴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