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中醫看痹證

  • 林凱怡醫師
  • Feb 27
  • 2 min read


痹證|中醫


痹證是由於人體正氣不足,衛外不固,風、寒、濕、熱等外邪乘虛侵襲人體,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以肌肉、筋骨、關節等部位發生疼痛、痠楚、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病證。

 

由於感邪偏勝的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有所差別。風邪勝者為行痹,其表現為關節酸痛,遊走不定;寒邪勝者為痛痹,其表現為痛有定處,疼痛劇烈,遇寒痛甚,得熱則緩;濕邪勝者為著痹,其表現為肌肉痹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熱邪勝者為熱痹,其表現為關節紅腫灼熱疼痛。

 

痹證日久不癒,氣血運行不暢,瘀血痰濁阻痹經絡,可見皮膚瘀斑,關節周圍結節,關節腫大,屈伸不利等證;病久氣血耗損,則可見氣血虧虛的表現;痹證日久不癒,復感病邪,病邪由經絡病及臟腑,出現臟腑痹的證候,尤以心痹為常見,可見心悸、氣短,動則尤甚等證狀。

 

治療痹證的基本原則為袪風、散寒、除濕、清熱及舒經通絡。行痹以祛風為主,兼用散寒除濕,佐以養血;痛痹以溫經散寒為主,兼以祛風除濕,佐以補火;著痹以除濕為主,兼用祛風散寒,佐以健脾;熱痹以清熱為主,兼以祛風除濕。痹證日久,應根據正氣虛撰的不同,適當配伍益氣養血、補養肝腎之品。

 

預防痹證,應避免勞汗當風,冒雨涉水,汗出後避免用冷水洗浴。痹證患者的住處應保持乾燥。患者汗出後,應用毛巾擦乾。疼痛發作的時候,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動。行動不便的患者,應提防跌仆。痹證患者日常應注意功能鍛鍊,避免關節攣縮或肌肉萎縮。


 #痹證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