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痛|中醫
《傷寒論》少陰病篇列舉了四條以咽痛為主證之條文,並提及相應的方藥,包括豬膚湯、甘草湯、桔梗湯、苦酒湯、半夏散及湯等五方。
1.少陰咽痛病機
少陰咽痛首見於第283條︰「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少陰病281條,提綱中提及少陰病之脈本微細,營血虛不能充營盈脈道則細,陽氣虛無力鼓動氣血則微。而283條反見脈陰陽俱緊,緊脈為寒邪之表現,故其病因為寒邪所致。脈陰陽俱緊,陽為表,陰為裏。裏虛而復感寒邪,寒邪入直侵少陰,寒邪入裏則陰脈緊。少陰病本為營血及陽氣均虛,虛損於內,病當在裏,裏虛本無汗出,今反見汗出。陽氣內虛,寒邪入裏,更傷陽氣,陽虛腠理不固,虛陽外脫則汗出。固攝失司,虛陽循少陰經上越,鬱於咽喉則見咽痛。陰陽失衡,陰盛於內,中陽不守,中下焦不固,故上吐下利。故少陰咽痛之病機必與裏虛夾邪氣侵襲少陰所致,邪氣可循經上越至咽喉,繼而出現不同變化。
2. 豬膚湯
「少陰病,下痢,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歷代醫家對豬膚湯之病機理解有三,1.少陰陰虛而有客熱。2.少陰腎火不藏,火不下交於腎,水不上承於心﹐陽並於上,陰並於下。3.陰寒下利,陰中陽乏,液從下溜,而不能上蒸。以上三者病因病機不完全一致,但均可見下焦(裏証)之病邪為本,繼而影響及上焦,均為陰虧於內,下虛上熱,以虛火上炎為病機。「下利」在傷寒論中下利多為下焦裏虛有邪之象。「煩」為熱邪所致。下利傷津,耗傷陰分,虛火隨生,虛火循經上擾。虛火擾於上焦,使經氣不利,故見上焦「胸滿」;熱擾心神,心神不寧,故見「心煩」。
在功效上《湯液本草》:「豬膚,氣寒,味甘,入足少陰經。」《長沙藥解》:「豬膚,利咽喉而消腫痛,清心肺而除煩滿」,故豬膚可起到利咽清熱之效。
白蜜甘寒清虛火而利咽,《本草綱目》記蜂蜜之功效有五:生用性涼,能清熱;熟用性溫,能補中;味甘平,能解毒;柔而濡澤,能潤燥;緩可去急,能止瘡瘍之痛。白粉多認為是米粉,《名醫別錄》中對梗米作此描述:「主益氣,止煩,止泄」,《孟詵》述梗米為:「溫中,益氣,補下元。」,其效應為補虛止下利。綜上所述,三物合用,能入少陰腎經,滋養陰分,潤燥清熱利咽消腫止下利。
3.甘草湯與桔梗湯
「少陰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與桔梗湯。」少陰客熱,患者咽痛外無他症,症較輕,咽痛亦不甚。邪熱不甚,可先用甘草湯瀉火清熱,不效者因於肺竅不利,氣不宣洩,故用桔梗湯通肺氣,則客熱可除。亦有一說認為此病為傳經而來,因太陽少陰相表裏,太陽受病,而正氣不足者直入少陰,邪熱上犯咽喉則咽痛。由此可知,此病當太陽病邪傳入少陰,太陽病在肺,故能見肺竅不宣,裹虛生客熱,火性炎上,客熱循經上擾,鬱於咽喉,故見咽痛。
傷寒論中多用炙甘草,唯此二方用生甘草,可見甘草之意不同。李東垣:「陽不足者,補之以甘,甘溫除大熱,生用則氣平,……大瀉心火。」甘草生用涼而瀉火,主散表邪消癰腫利咽痛。而在桔梗湯中,桔梗具開肺利咽及載藥上行之效。因於少陰病其人裡虛,藥力未必足以上達至咽喉,故採用含咽的服法,亦借桔梗助藥力上逹於上焦。
4. 苦酒湯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痛引喉旁,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咽部因內在原因出現潰瘍或生瘡,其疼痛延及喉部,並見失聲的症狀,可見其症狀比甘草湯及桔梗湯嚴重。喑啞之病,當分虛實,「金實則無聲,金破亦無聲」,聲音出於臟氣,臟氣實者因竅閉而喑,臟氣虛者其本因內奪而喑。苦酒湯証因少陰熱氣,隨經上衝,邪熱痰濁壅結咽部,阻塞氣道,使聲門不利,故聲不出;咽喉被火所薰,則潰破生瘡。
組方上,以半夏之辛以發音聲,取其辛開之效。局部潰破生瘡,亦可用半夏以法濕散邪,滌痰散結。雞子白甘寒,甘能緩咽痛,甘寒清熱降火,緩半夏之辛燥。苦酒以酸,酸性收斂,以斂咽瘡。綜上所述,此方功效當為清熱滌痰散結斂瘡。
5.半夏散及湯
「少陰病,咽中痛,脈反浮者,半夏散及湯主之。」本條主証僅提及咽中痛,
此處的病機外感風寒,寒邪客於咽喉,使經絡不暢則痛,故治以辛開温化寒痰散結為主。方中半夏、桂枝、炙甘草,以白飲送服,以温藥及辛散之藥之開祛邪解鬰之道。桂枝多用以調和營衞,補營氣,祛風寒。半夏多用以辛開、化痰散結,治療咽痛。炙甘草與白飲合用,能益氣養胃,和中補虛。
6.結語
少陰咽痛因於其變化程度的不同,可出現寒化及熱化兩種,以熱化居多。綜觀上文,可見上方均旨在針對咽喉,而對於少陰提綱証因裡虛陽虛所導致的症狀,以上四條中未有顧及。此處則體現了傷寒論中急則治其本,緩則救其裏的治療特色。傷寒論少陰病篇在用方上,多見選用溫熱藥居,其中不乏乾薑、附子等藥,但對比以上五方,均未選有大辛大熱之品,可見其主旨在治療標証為主。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