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盧麗安醫師

針灸治療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中醫


慢性盆腔炎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PID)屬於常見的婦科慢性炎症疾病,主要發生在女性的生殖器及其周圍結締組織、盆腔腹膜等部位,常因急性盆腔炎未徹底治療,病情遷延及反覆發作。其臨床表現主要為下腹部疼痛、腰骶部痠痛、月經紊亂、白帶增多及不孕等,嚴重影響患病女性的生活質量。

 

中醫學對於盆腔炎一病的認識,可根據其臨床表現,概括於中醫學的「經水不調」、「帶下病」、「經行腹痛」、「熱入血室、產後發熱」、「癥瘕」、「不孕」等病。傳統中醫學治療本病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治法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袪寒散結止痛為主,不論是針灸或其他輔助治療均可有效地緩解疼痛,減低復發率,改善生活質量。

 

常規針刺

中醫學認為慢性盆腔炎是經期、產後胞脈空虛,濕熱邪毒內侵;或因經期、產後餘邪未盡,瘀結胞中,氣機不利,經絡受阻;或因經期、產後冒雨涉水;或過食生冷,寒邪客於胞中,血為寒凝,氣機不暢,沖任阻滯、胞脈失暢,不通則痛。常規針刺具有通絡止痛、扶正袪邪作用,多以腹針、體針配合電針進行綜合治療,選取關元穴、次髎穴、三陰交穴等合用能溫通經絡、散結止痛、活血化瘀,促使盆腔血液迴圈,調節患者機體免疫力,使療效直達病所,消除黏連組織。

 

腹針療法

中醫學認為腹部分佈著豐富的經脈,是治療腹盆腔疾病的重要部位。腹針創辦人薄智雲教授認為通過刺激以神闕為中心的腹部穴位(中脘、下脘、氣海、關元、中極、子宮、歸來等),可以疏通氣血、調節臟腑失衡來治療全身疾病。

 

灸法治療本法主要通過腧穴及經絡的傳導來達到疏通氣血以及解決病痛的目的。艾灸可分為艾炷灸、艾條灸、溫針灸等。

 

艾炷灸

艾柱灸根據隔或不隔藥物,分為直接灸與間接灸,鑒於化膿、瘢痕、灼痛及患者接受度等方面的原因,多數醫者傾向於運用隔薑灸間接灸進行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臨床研究。隔薑灸乃是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於八髎穴採用隔薑灸治療,具有溫經散寒等功效,臨床上可治療寒濕凝滯兼血瘀證的慢性盆腔炎患者。

艾條灸

艾條灸為臨床最常用的施灸方法,臨床上選取歸來、足三里、中脘、三陰交、子宮及關元等穴位採用艾灸治療,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療中均有很好的療效。

溫針灸

臨床上於上述穴位加以溫針灸可顯著消除氣滯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後遺性盆腔痛患者疼痛等臨床表現,並可緩解其焦慮抑鬱情緒。

 

穴位敷貼

穴位敷貼療法是指以中醫針灸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把吳茱萸、白芥子、乾薑、肉桂、乳香、沒藥等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的藥物研成細末用生薑汁等調成糊狀直接貼敷穴位的中醫外治法,能有效改善慢性盆腔炎引致的下腹疼痛、腰骶疼痛等症狀。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病程纏綿難愈,經常反覆發作的疾病,需要長期治療,而西醫治療該病主要採用抗生素藥物,若長期服抗生素易導致患者耐藥,嚴重者甚至出現二重感染,而傳統針灸治療則可以避免此等情況出現。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實針灸在慢性盆腔炎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療效顯著。而且針灸治療慢性盆腔炎方法多,能夠適宜長期治療、不良反應少、操作簡便、經濟成本低等優勢,同時針灸也可以與各種治療手法相聯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慢性盆腔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