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家長還有什麼選擇|中醫
古語有云:養兒一百歳,長憂九十九。父母對孩子的健康、學業、職業、能力、婚姻,無不在擔心、操心和憂心。但父母最值得花心思的是在孩子的健康上,原因有二:1.成年後健康強壯與否,從嬰兒到發育期時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器官和系統發育正常,身體適應力和抗病能力增強)。2.小孩並沒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選擇正確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或治療方法,所以父母的選擇對孩子至關重要。成年前,可分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發育期。這期間,各個器官不斷量變到質變,系統尚未完善,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而生病,這就是為什麼孩子比成年人容易生病的原因。至發育期後,人體整個系統趨於穩定和成熟,但怎麼才可以保持健康的身體呢??
成年前體內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所以孩子易生病。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和處理方法,孩子漸漸體質差、睡不安。除了影響身體發育和智力發展外,對父母和家庭也有很大影響,如孩子容易感冒咳嗽發燒,晚上加重,家長除了照顧孩子、輪候醫院診所、徹夜難眠,勞心傷神。翌日還要上班工作,身體不勝負,,疾病叢生。孩子經常生病,睡覺日夜顛倒,耗傷元氣正氣不足,疾病反覆發作,最終導致雙方惡性循環。但在現今的醫療體系下未能廣泛地普及醫學知識,使人們還是停留在狹窄的思維,認為孩子生病,最有效最快的方法是吊鹽水、打針、食藥,其實不然,以上方法,使部份患者有可能引起繼發感染,影響食慾(脾胃功能),嚴重的會損害肝腎功能,很多家長其實已經意識到其中帶來的副作用,尤其是生病後很長一段時間小朋友持續咳嗽、食慾不振、睡不安穩、盜汗(睡著後出汗),卻不知是失治誤治(錯誤的治療和處理方法)帶來的後果,家長求助無門,苦無對策。然而,中醫在四千多年前已經有治療小兒疾病的記載。一千多年前,已設有兒科專科和相關書籍專著。一千多年間,中醫診斷小兒疾病已發展得足夠完善,望聞問切上,對小兒均有針對性的方法,如望診中望指紋判斷小朋友疾病的輕重緩急,寒熱虛實。在治療手段上也十分豐富,除廣為人知的藥湯,針刺外,有更合適小朋友的小兒推拿、杵針(鈍器按壓穴位)、丸劑、散劑,外用的有熱熨法、敷貼法、藥袋療法等等。其中小兒推拿是治療小孩疾病上一大特色,有別於成年人的手法,如推天河水、推三關、掐四橫紋、揉龜尾等等。以上方法只要使用得宜,療效上更優於打針,吊鹽水。
小兒推拿除了可以治療疾病,對預防疾病,調理身體,效果亦相當顯著。中醫藥是先人留下的巨大寶庫,作為中醫師,除了繼承前人的經驗,亦需結合現今的實際環境,研究出更合適的治療方案,使社會未來的棟樑能夠健康的成長。只要有健康,才有精神和精力學習和記憶,把所學到的知識留為己用,知常達變,就是一種能力。有了能力,自然就有好的職業,所以健康是人生的根本。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