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林志恆醫師

鼻鼽=鼻敏感=過敏性鼻炎


鼻鼽|中醫

鼻鼽|中醫

天氣轉變,又熱變凍, 凍變熱,再變返凍,簡直是一變四,四變十二......

天氣的不穩定,濕疹、 鼻敏感、哮喘都好容易發作。中醫病名為「濕瘡」,「鼻鼽」,「哮病」,「喘病」。今日先行探討「鼻鼽」。

「鼽」,根據古籍《說文解字》意思為「病寒鼻窒也」,二字合體「鼻鼽」,雖然意思重覆,但見字知義。反正就是鼻部的問題,此病主要是機體(人體)對某些物質(致敏源)敏感性的增加,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臨床表現主要為鼻癢、噴嚏、流鼻水/涕、鼻塞... 尤好發於晨起和夜寐時. 病情反覆,時好時壞,相信各位有經驗人士應該好明白箇中苦況。

鼻負責呼吸和嗅覺,和「肺、脾、腎」三臟關係較密切。鼻與肺部相連,肺主氣,司呼吸,是呼吸的重要臟腑。 腎主納氣,把氣收藏於人體。 脾主運化,把氣血等輸布全身。而肺、腎的健康又需得到脾的濡養,所以三臟關係密切。三臟健康,氣血生化有源.則身體強健。

說回鼻鼽,其實致敏源長期都在我們身邊,為何有些人會無事?? 為何有些人則會發作?? 主因還是個體差異。肺脾腎的虛損,肺氣虛弱,營衞不固,風寒/風熱邪易襲人體。風寒多見流清鼻水/清鼻涕、畏寒、易感冒、舌或淡, 苔微白...風熱則多見黃鼻涕、質或黏、舌或紅微黃。(凡事都是講求相對性)

在治療上,風寒型多會用上辛夷散、玉屏風散、六君子湯等,以溫肺固表,祛風通竅。風熱型則用蒼耳子散、桑菊飲等,以清熱通竅。除了中藥,還可以針刺印堂、迎香、風池等穴。以運經調氣,宣通肺竅。

最後,還是那句,「少吃生冷」和適當運動,短期以標為主,當標改善後,便以本為主,標本同治,便有機會痊癒。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