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邱筱雅醫師

頸腰背痛之食療 (上)

痛症|中醫

痛症|中醫

何謂痛症?

  • 中醫學認為,痛症乃經絡的病理變化,當經絡的生理功能失調時,即會產生。

  • 經絡的主要功能是負責聯絡臟腑,溝通肢竅。

  • 人體氣血靠經絡運行,將營養物質輸布到全身各組織器官,濡養全身。

痛症之病因

  • 當經絡功能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就會出現各種痛症。

  • 痛症主要是由於病邪(風、寒、濕、熱)壅阻經絡、氣血不暢所致,多見於沿經脈所過處發生腫痛﹔或者因為年紀漸長﹑長期病患﹑勞傷筋脈引致經氣虛陷,氣血不足,局部出現麻痹隱痛,痿廢無力等現象,因氣血不能營養經脈所致。

痛的性質分類

  • 脹痛-或更嚴重有爆滿感而拒按,多是熱證實證。如痛無定處,時痛時止,乃無形之氣痛。

  • 灼痛-即痛時覺得有灼熱感,痛勢急迫,喜冷惡熱,多屬熱證。

  • 重痛-即肌膚麻木,痛時並覺肢體沉重,多兼有濕邪。

  • 刺痛-即痛時有針刺或刀割感,痛處固定,多見於血瘀證實證。

  • 劇痛-疼痛劇烈,拒按,遇寒加重,多見於寒證。

  • 走竄痛-即痛處遊走不定,多兼風邪。

  • 痠痛-即肌肉、筋膜、骨膜、韌帶等的痠軟感覺。

  • 隠痛-綿綿而痛,多喜歡溫敷或揉按痛處,多是虛證。

  • 空痛-即痛處有空虛空洞感,見於虛證。

頸腰背之痛症一般可分為以下六大證型﹕

  1. 風寒濕型

  2. 風濕熱型

  3. 氣滯血瘀型

  4. 痰濕阻絡型

  5. 肝腎(氣血)虧虛型

  6. 勞傷筋脈型

I. 風寒濕型之主要症狀﹕

  • 頸腰背部冷痛,轉側或屈伸不利﹐筋脈拘急

  • 游走性疼痛﹐伴酸﹑麻﹑重等感覺

  • 靜卧痛不減,得溫則減,遇陰冷則加重

  • 身體沉重易累或伴有腫脹

  • 頭重如裹

  • 大便溏薄

風寒濕型之食療

1. 杜仲桑寄生瘦肉湯

材料:薏苡仁 30g,茯苓15克,桑寄生 20g ,陳皮 10g ,杜仲20g ,生姜 30g ,胡椒粉適量,瘦肉200g

做法:薏苡仁浸透瀝乾。將瘦肉洗淨切塊,其他材料洗淨備用。薏苡仁加入七倍清水以武火燒沸後, 轉文火慢煮,至手捏爛薏苡仁為度,加入其他材料及適量清水,以武火燒沸,再以文火煲一小時即成,可加食鹽及胡椒粉調味。

功效:散寒除濕,温經通絡

2. 茴香陳皮粥

材料:小茴香10g ,陳皮10g ,生薑10g ,大米50g

做法:將小茴香放入砂鍋內煲30分鐘,取汁去渣,再放陳皮、生薑、大米及適量清水煮成稀粥即成,可加食鹽調味。

功效:溫中散寒止痛

3. 香薷茶

材料:香薷10g,厚樸5g,白扁豆5g

做法:將厚樸剪碎,白扁豆炒黃搗碎,全部材料洗淨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焗30分鐘,代茶常飲。

功效:清熱化濕,理氣祛痰

II. 風濕熱型之症狀

  • 頸腰背部痛處有紅腫﹑灼熱等感覺,痛不可觸

  • 屬游走性疼痛﹐伴酸﹑麻﹑重等感覺

  • 身體沉重易累﹐神疲乏力

  • 熱天或雨天加重,得冷或活動後可減輕

  • 煩熱口苦﹐口乾不欲喝

  • 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赤

風濕熱型之食療

1. 牛膝土茯苓瘦肉湯

材料:萆薢20g,牛膝15g,土茯苓20g,生薏米50g,赤小豆30g,甘草10g,瘦肉(或豬展) 250克

做法:瘦肉(或豬展)洗淨汆水瀝乾。其他材料洗淨備用。薏苡仁浸透瀝乾,加七倍清水以武火燒沸後, 轉文火慢煮至手可捏爛,加入其他材料及適量清水,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煲 3 小時即成,可加食鹽調味。

功效:清熱利濕,舒筋止痛

2. 陳皮薏苡仁粥

材料:陳皮5g,薏苡仁50g,粳米(白米)200g,生薑片50g,食鹽適量

做法: 陳皮浸泡瀝乾,切絲備用;薏苡仁浸透瀝乾,用7倍清水以武火燒沸,轉文火慢煮,至手捏爛薏苡仁為度,加入陳皮絲、粳米(白米)、生薑片及適量清水煮成粥,可加食鹽調味,溫熱服。

功效:健脾理氣,祛濕化痰

3. 扁鵲三豆飲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15g,甘草3g

做法:洗淨綠豆、赤小豆、黑豆及甘草,加入適量清水,煮至豆爛熟,分兩次食用,食豆飲湯。

功效:清熱利濕解毒

備註:胃腸容易脹氣之人不宜

以上食療只作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