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骨刺
April 30, 2017

跟痛症|中醫
跟痛症是常見的病症。可能是因為足跟底骨刺,亦可能是筋膜炎。足跟骨刺即足跟骨質增生。凡是活動多、負重大的地方都會較早地出現骨質增生,足跟及下肢便是最多發的部位。骨刺並不一定會引起足跟底痛,因當足跟底痛痊癒時,骨刺仍然存在。
沒有足跟底痛的人,約50%足跟底有骨刺
有足跟底痛的人,約60%長有骨刺
足底骨刺的疼痛模式
足跟壓痛
腳跟、腳板疼痛或是麻痹
走路時腳跟不敢用力
有石硌、針刺的感覺
活動開後,症狀減輕
長途步行、勞累後疼痛又加重
表皮紅腫,手觸熱感
嚴重者無法踏地行走
足底骨刺的症狀因人而異,以上為常見的症狀,X線檢查可助確診。
足底骨刺的高危人士
多見於中老年人,40歲以後
男性多於女性
常用腰部活動的重體力勞動者及運動員
足底骨刺的形成
足跟長時間的負重、磨損、受破壞後,人體自身會進行自我修復,硬化與增生,從而形成足跟骨刺,是人體一種自然的老化現象。簡單來說是骨頭與軟組織接壤的地方,長期承受過大壓力、拉力和損傷,促使骨骼出現退化性改變。
肝主筋、腎主骨、脾主肌肉,中醫認為肝腎不足或久病體虛,引起足底部組織退化;或體虛肥胖,造成足底部皮膚及皮下脂肪負擔過重,引起組織退化,可致足底骨刺疼痛。
預防小貼士
避免長時間站立、步行或跑步
選擇柔軟、寬鬆的鞋
墊上泡沫軟墊,可在骨刺相應的部位挖一個洞,可減輕骨刺對周圍的壓迫
定時做運動,訓練大腿、小腿的肌肉和足底筋骨
做運動應循序漸進,不要隨意急劇增加運動量
騎腳踏車或游泳,可取代走路或跑步
維持適當體重
止痛小貼士
熱敷浸腳,每晚15-20分鐘,可促進血液循環,舒展腳筋,使筋骨關係更好,減少疼痛
按摩足部,每晚10分鐘,可使肌肉、足筋更放鬆,防止骨質增生
足底骨刺引起的跟痛症與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案相近,所謂異病同治,針灸或藥物治療皆可。因此可參考上期文章《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當然臨床治療需根據病人症狀及體質,辨證論治。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你的註冊中醫師。
#跟痛症 #足底骨刺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