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腰背痛|中醫
延續二月份關於頸腰背痛食療的文章,今期會介紹餘下證型之養生食療供大家參考。
III. 氣滯血瘀型之症狀
腰痛劇烈如錐刺,或有腫塊
痛有定處,日輕夜重
輕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轉側
痛處拒按
部份患者有外傷史
III. 氣滯血瘀型之食療
1. 當歸牛膝燉白鱔
材料:當歸 10g,川牛膝15g,鷄血藤20 g,川芎 15g,骨碎補 20g,生薑3片,白鱔150g,黃酒1湯匙,鹽少許
做法:白鱔去內臟,洗淨黏液,切成1吋厚塊;熱鍋下油,爆香薑片,下鱔塊煎至兩邊微黃,灒酒備用。全部材料洗淨瀝乾,連煎香鱔塊一同放入燉盅,加適量熱水,以武火隔水燒沸後轉用文火燉 3 小時即成,可加食鹽調味。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禁忌:患有皮膚問題人士宜以烏雞、豬瘦肉或豬月展代替白膳。
2. 當歸田七粥
材料:當歸10g,田七10g,大米50g,瘦肉200g,食鹽少許
做法:瘦肉洗淨汆水備用;當歸、田七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煎30分鐘,取汁去渣;加入瘦肉及大米同煮成粥,可隨意加入少許食鹽調味。
功效:健脾養血,活血祛瘀
IV. 痰濕阻絡型之症狀
骨節酸痛,手足沉重,活動不便,肌膚麻木不仁
或肢體浮腫(尤以下肢最為明顯)、痛有定處
體形較胖、腹部肥滿鬆軟
小便不利
面部皮膚油脂較多,汗多而黏,胸悶,咳喘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膩之品
IV. 痰濕阻絡型之食療
1. 山藥赤小豆粥
材料:山藥(乾淮山)250g,赤小豆20g,陳皮5g,粳米(白米)200g,食鹽適量
做法:赤小豆、山藥洗淨,浸軟後瀝乾備用。陳皮洗淨浸軟,用小刀刮去果囊後切幼絲。將山藥、赤小豆、陳皮及粳米按常法煮粥,煮至粥稠即成,可加食鹽調味,溫熱服。
功效:補肺健脾,利水消腫
2.車前草野葛菜鯪魚湯
材料:野葛菜300g,鯪魚一條(約300-500g),鮮車前草50g,陳皮6g,生薑(連皮)5片,食鹽適量
做法:將材料洗淨;鯪魚除內臟洗淨,熱鍋下油,將鯪魚煎至兩面金黃,入魚袋放湯煲內,連陳皮、生薑一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沸水,武火再煮沸後,改用文火煲約3小時,加入適量食鹽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理氣健脾
V. 肝腎(氣血)虧虛型之症狀
起病較慢
疼痛以痠軟為主,喜按喜揉
頭暈目眩,肢體強直,關節拘攣
腰膝乏力,遇勞加重,卧則減輕,反覆發作
平素語音低怯,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邊有齒痕
陽虛者伴面色晃白,手足不溫,少腹拘急,少氣乏力
陰虛者伴心煩失眠,口燥咽乾,面色潮紅,手足心熱
V. 肝腎(氣血)虧虛型之食療
1. 杜仲金狗脊瘦肉湯
材料:杜仲20g,肉桂10g,補骨脂20g,金狗脊20g,生薑 5片,黃酒 1 湯匙,瘦肉200g
做法:瘦肉洗淨切塊,汆水備用。其他材料洗淨,與瘦肉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煲 3 小時,加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温補腎陽,行氣活血
2. 茨實補腎粥
材料:肉蓯蓉15g(切小塊),補骨脂12g,懷牛膝12g,熟地20g,茨實 30g,淮山 30g,女貞子20g,枸杞子20g,黑豆 30g,豬月展200g ,粳米(白米)200g ,生薑5片 。
做法:黑豆洗淨浸透瀝乾;豬月展洗淨汆水備用;肉蓯蓉、補骨脂、懷牛膝、熟地、茨實、淮山、女貞子、枸杞子、黑豆洗淨瀝乾,放鍋內同煲60分鐘,取汁去渣;加入豬月展、生薑片及白米熬成粥,加食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腎健脾,潤腸通便
禁忌:脾胃虛弱及容易腹瀉之人不宜
VI. 勞傷筋脈型之症狀
肢體疼痛、麻木、腫脹、強直或筋攣拘急
活動受限或機能活動失調,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
多有直接或間接勞傷史
長期姿勢不正確
氣滯能使血凝,血凝能阻氣行,以致病變而為血瘀。滯於肌表則為青紫腫痛,阻于營衛則鬱而生熱,積於胸脅則為痞滿脹悶,結於臟腑則為癥瘕積聚。
VI. 勞傷筋脈型之食療
1. 歸芪燉烏雞湯
材料:當歸15g,黃芪30g,烏雞1隻,生薑3片,蔥白3根,黃酒10ml,鹽少許
做法:當歸、黃芪洗淨瀝乾;烏雞去毛、內臟、頭、頸、腳及尾,洗淨抹乾,將當歸、黃芪放雞肚內;鍋內放雞、薑、蔥、黃酒、鹽、適量清水,以武火燒沸後,用文火燉1小時,至雞肉熟爛即可,飲湯吃雞。
功效:大補元氣,養血和營
2. 栗子桂圓燉排骨
材料:鮮栗子200g,紅衣花生100g,龍眼肉50g,排骨400g,陳皮10g,鹽少許
做法:將栗子剥殼後放沸水中煮5分鐘,撈起趁熱除去衣膜,洗淨瀝乾備用;花生及排骨分別汆水,洗淨備用;龍眼肉洗淨;陳皮洗淨浸軟,用小刀刮去果囊;將所有材料放入燉鍋,加熱水蓋過材料,隔水以武火燒沸後轉文火燉1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安神養血,補腎健脾
以上食療只作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