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證|中醫
中醫淋證,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小便時出現疼痛感或灼熱感,常伴腰痛、下腹疼痛,發熱惡寒等,此即西醫中所指的「尿路感染」,是腎、腎盂、輸尿管、膀胱或尿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的炎性病變,淋症若日久不癒或反覆發作,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故應積極防治。
-淋證的病因病機
本病多為細菌感染引起,其中大腸桿菌最多見,其次為副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而女性由於先天尿道較短,加上尿道又接近陰道及肛門,若不注意衛生,細菌容易逆行侵入尿道、膀胱而引發。
中醫認為,淋證的病機多以正氣不足為本,膀胱濕熱為標,為虛實夾雜之證,多因脾腎虧虛、身體免疫能力下降,外邪乘機侵入,蘊結化熱而致。本病在急性期多表現為「濕熱」引發之實證,但進入後期,熱邪留戀不去,加上脾腎虧虛,多出現虛實夾雜的情況,日久不癒者可因炎症反覆發作而出現瘀阻脈道,痰瘀夾雜,形成砂石,造成尿血,以致纏綿難癒。
-淋證分型
膀胱濕熱﹕本型見小便頻數短澀,或尿道有黃白色穢濁之物流出,女性有陰部瘙癢、帶下量多色黃、小腹疼痛,患者多伴有口苦口黏,脘腹脹滿,舌紅苔黃膩,脈弦滑等症狀。這是由於濕熱毒邪侵犯下焦,膀胱氣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濁所致。治療宜清熱利濕,解毒化濁。
脾腎虧虛﹕本型主要症狀為小便淋漓不盡,遇勞即發,或尿道口有白濁之物,女性白帶量多色白,腰膝酸軟,大便溏薄,舌淡,脈弱。這多是由於久病傷及脾腎。治療宜健脾補腎,利濕化濁。
氣血瘀阻﹕此證型症狀常見有小便淋漓不暢,或尿道口有穢濁之物流出,或帶下異常,小腹脹痛,舌暗,苔白,脈弦細。這是由於久病入絡,或由於濕熱之邪阻滯經脈,氣血瘀阻所致。治療宜行氣活血,化濁止痛。
-日常護理
1﹒建立良好生活習慣,多飲水、勤排尿,可及時把細菌等有害物質排出體外。而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平日穿棉質內衣褲,注意外陰部清潔,勿穿過緊的褲子,注意性生活衛生,女性排便後應由前向後擦拭等,均有助預防本病。
2﹒處於發作期時應禁酒,禁辛辣食物,多飲水。應注意休息,避免體力勞動,避免因過度勞累而降低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並避免性生活。
3﹒切勿過度清潔或太常坐浴,過度沖洗或消毒可能將細菌引入陰道,同時容易破壞陰道內的菌群,使人更易受感染。
4﹒患者當出現出現血尿、下半部背及腰疼痛、發燒、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即時求診。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