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下也能看出身體情況
August 31, 2018

帶下病|中醫
白帶,是指婦女陰道所產生的分泌物。正常婦女自青春期開始,即會產生白帶。一般情況下,白帶應為透明或白色,質地微粘,無異味。若白帶的量、色或質地出現異常,即為帶下病。若在排卵期、月經前後或懷孕期間出現白帶量輕微增多,為正常現象,一般無需處理。
中醫認為,帶下病多與濕有關。由於濕邪影響任脈及帶脈,以致帶脈失約,任脈不固,而成帶下病。濕邪又有內濕外濕之分。內濕,是指脾虛、腎虛,令濕邪內生。外濕,是指在外感染濕邪。因此中醫認為帶下病多由脾虛、腎虛或濕熱論治。診斷時,中醫會先從白帶的形態,再結合患者的全身症狀而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一般而言,白帶色黃或青,質粘稠,伴有臭味者,多屬實證、熱證。而白帶色淡,質稀者,多為虛證、寒證。脾虛者,多有胃口不佳,容易泄瀉等症狀;腎虛者,多伴腰膝酸軟,尿頻或夜尿次數多等;濕熱者,多有小便黃,下陰搔癢等症狀。
而西醫會根據白帶的形態而作出診斷。若白帶呈豆腐渣樣,多因霉菌性陰道炎所致。若白帶色灰及帶有魚腥臭味,多為細菌性陰道炎。若白帶呈泡沫狀,色黃綠,帶有臭味,多為滴蟲性陰道炎。而色黃綠質粘稠的膿性白帶,多因感染所引起,常見為陰道炎、宮頸炎等。如白帶中混有血液,或有機會患上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也有可能是由於重度宮頸糜爛、老年性陰道炎、宮頸息肉等所造成。
從上所見,帶下病的成因多樣,因此若患帶下病已久,建議患者可作詳細的婦科檢查,以排除惡變可能。由於帶下病可由細菌、霉菌、滴蟲等所引起,因其具有傳染性,故需保持個人衛生,避免同房。如伴侶同時出現下陰不適的症狀,建議一同求診,避免互相反覆感染。
以上資料謹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帶下病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