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上的中醫
October 31, 2018

科普|中醫
中醫診証時須要四診合參,除了問患者的主症及診脈外,亦須診察舌象變化。舌象包括舌頭的大小形態、舌質顏色深淺、舌面的濕潤程度、舌苔厚薄多少、舌下血管形態粗幼等。小小的舌頭其實也可反應出身體的寒熱虛實狀況。
正常的舌象應該舌體柔軟,活動自如,舌色淡紅,舌面是顆粒均勻、乾濕適中的薄白苔,而舌下有兩條隱隱的青紫色脈絡。
而常見的異常舌象簡述如下:
舌形:
胖大舌:舌頭較正常形態較為肥大,伸舌滿口,常見與舌邊齒痕同時出現,代表脾陽虛,體內水濕痰飲阻滯。
瘦薄舌:舌體較正常形態瘦小、尖長而薄。如伴舌色淡白,多見氣血兩虛者;伴舌色紅絳乾燥,多屬陰虛火旺,津液耗傷者。
舌色:
紅絳:紅舌(呈鮮紅色)代表體內熱盛,主熱証;絳舌(呈深紅色)為紅舌的進一步發展,主熱盛灼津。若舌色紅絳,或兼有黃厚苔多屬實熱証;少苔或無苔屬虛熱証。
青紫:青紫舌多伴見舌色晦暗,代表體內氣血瘀滯不暢。若舌色淡紫濕潤,多屬寒凝血瘀;絳紫而伴乾燥少津,多屬熱盛傷津、氣血壅滯。
舌苔:
白苔:淡薄白苔一般代表病情尚輕或主寒証。若苔白而濕潤或是白膩苔則表示里寒証或寒濕証。
黃苔:淡黃苔常見於里証、熱証。淡黃代表熱証程度輕,隨著黃色程度加深代表熱邪進一步加重,或會出現焦黃苔或焦黑苔,多為熱邪深重,熱盛薰灼所致。
厚膩苔:厚苔是指舌苔增厚,不能透過舌苔隱隱看見舌體,代表邪盛入里,或內有痰濕飲食積滯。膩苔指苔質顆粒細膩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脫,如油膩粘液狀,代表濕濁內蘊,陽氣內遏。
伸舌頭時應盡量放鬆,輕微張大嘴巴,讓舌頭自然外伸輕放於下唇上即可,若過份緊張用力伸舌會令舌頭形態改變,胖大舌也有機會誤以為瘦薄舌。另外,由於舌象的組合變化甚多,切勿單憑其中一種症狀而自行胡亂服用藥物,應尋求合資格的中醫師進一步診治。
#舌診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August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
July 31,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