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
- 黎達輝醫師
- May 30
- 2 min read

水腫|中醫
水腫是指因感受外邪,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徵的一類病。
在中醫學說中,人體水液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即有賴於脾氣的升化轉輸,肺氣的宣降通調,心氣的推動,腎氣的蒸化開合。本病與肺、脾、腎三髒及心有密切關係。基本病機是肺失宣降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氾濫肌膚。水腫有分陽水和陰水。臨床上多見陰水當中的脾虛和腎虛證型。
水腫病案分享
初診: 男,76歲,因雙腳腫而前急症,其診斷為腎衰竭。就診時雙腳水腫1個月,按壓及行路則雙腳疼痛,行路慢,腰痠痛。納可,大便調,但爛。寐差,夜尿多,1小時1次。脈滑數,舌淡紅, 苔薄黃。診斷為水腫,證型為脾腎兩虛,濕熱內重。
治法為健脾補腎兼清濕熱,方用四妙丸、健脾補腎藥物加減。
病人初診時見其水腫,夜尿平均1小時1次,腰痠痛,苔薄黃為腎氣虛衰,氣化失常。腎氣虛衰,則不能化氣行水,遂使膀胱氣化失常,開合不利,引起水液瀦留體內,氾濫肌膚,而成水腫。此外,腎虛則無以濡養腰府筋脈而發生腰痛。脾虛則水濕盛,日久邪熱生而見大便爛,脈滑數。
覆診:服藥一星期,水腫未減,大便爛,但見夜尿減,睡眠改善,濕熱己清,繼續健脾補腎,方用參苓白術散加補腎藥物。再服一星期,雙腳水腫及疼痛減,行路恢復正常。睡眠正常,夜尿3次,未見腰痠痛。
其間,病人情況穩定,病情亦見進展。服藥一個月後,雙腳水腫及疼痛亦去,睡眠正常,夜尿次數與當初相比大減,變成2次/晚,腰痛問題大為改善,偶見腰痠。其後服多一星期藥鞏固。治療期間,除了水腫的問題,其高血壓亦見有所改善。由一開始的BP:150/63 mmHg去到最後覆診的BP:128/53 mmHg。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