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頭痛

  • 郭映清醫師
  • Oct 30
  • 2 min read

ree

頭痛|中醫


頭痛病是現代人常見的健康問題,通常由於外感和內傷,致使脈絡拘急或失養,清竅不利而引起的疾病。本文將從中醫理論出發,解析頭痛的病因、分型及調治方法。

 

 一、頭痛的病因:

 

1. 外感頭痛:多因起居不慎,坐臥當風,「風為百病之長」,常夾帶寒、熱、濕等邪氣上襲,使清陽之氣受阻,氣血不暢,阻遏絡道,而致頭痛。亦常見於氣候變化之時,如春季多風、夏季多熱、長夏多濕,上述時節常見頭痛反復發作。

 

2. 內傷頭痛: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多因長期勞累、情緒壓力或飲食不節引起。 

  

- 氣血虧虛:先天稟賦不足,或勞欲傷腎,陰精耗損,或勞傷脾胃,氣血生化不足,或年老氣血衰敗,或久病不愈,產後、失血之後,營血虧損,頭部失養,引發頭痛。

 

- 情志鬱怒:長期精神緊張憂鬱,肝失疏泄,絡脈拘急;或平素性情易惱怒,氣鬱化火,日久耗損肝陰,肝陽上亢,清陽受擾而頭痛,常見於高血壓或熬夜者。

 

- 痰濁瘀血:素嗜肥甘厚味,暴飲暴食,以致脾陽不振,體內痰濕凝聚,阻塞經絡;或頭部外傷後瘀血內停而頭痛。

 

 二、中醫辨證分型與調治

 

1. 外感頭痛:風寒證則痛連頸背,遇風加重;風熱證則頭脹痛,發熱口渴;風濕證則頭痛如裹,肢體困重。 

- 治法:疏風散寒,常用川芎茶調散;疏風清熱,常用芎芷石膏湯;祛風勝濕,常用羌活勝濕湯。 

- 生活建議:注意日常避風保暖。

 

2. 氣血虛頭痛:隱痛綿綿,勞累後加重。 

- 治法:益氣補血,以八珍湯為主方,配合艾灸足三里。 

- 生活建議:規律作息,多食紅棗、桂圓等補血食材。

 

3. 肝陽頭痛:頭脹眩暈,心煩失眠。 

- 治法:平肝潛陽,選用天麻鉤藤飲,針灸太衝穴。 

- 生活建議:避免熬夜、飲酒,練習靜坐舒緩情緒。

 

4. 痰濁頭痛:頭痛昏蒙,胸脘滿悶,嘔惡痰涎

- 治法:健脾化痰,選用半夏白朮天麻湯,針灸合谷穴。 

- 生活建議:清淡飲食,戒生冷寒涼及甜膩之品。

 

5. 瘀血頭痛:刺痛如錐,痛處固定。 

- 治法:活血化瘀,常用通竅活血湯,針灸血海穴。 

- 生活建議: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頭部外傷。

 

 三、預防與調護:

 

1.      順應四時:春季防風、夏季防暑濕,外出注意頭部防護。 

2.      飲食有節:清淡飲食,少食煎炸熱氣或生冷油膩之品。 

3.      調暢情志:保持心情平和,肝氣順暢則頭目清明。 

4.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太陽穴、百會穴,可疏通氣血,緩解輕度頭痛。

 

 

結語

 

中醫從整體觀出發,結合針灸、中藥與生活指導,從而調和氣血、平衡陰陽,使頭痛得以緩解,改善病人生活質量。


#頭痛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5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