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洪偉豐醫師

鼻槁


鼻槁|中醫


本病是指以鼻內乾燥、黏膜萎縮,甚或鼻腔寬大為特徵的慢性鼻病。鼻槁一詞,首見於《靈樞‧寒熱病》,其曰﹕“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不得汗。”現代醫學的乾燥性鼻炎、萎縮性鼻炎等病可參考本病。


臨床症狀表現為鼻內乾燥,易鼻出血,鼻塞,甚則嗅覺減退或喪失。病因與燥邪犯肺、肺腎陰虛、脾氣虛弱等有關。病機主要是津傷而致鼻竅失養。


主要証治分述如下﹕

(1)﹕燥邪犯肺﹕鼻內乾燥,灼熱疼痛,涕痂帶血,咽癢乾咳,苔薄黃少津等;治以清燥潤肺,宣肺散邪,常用桑葉、杏仁、枇杷葉等。鼻衄者可加白茅根、茜草。

(2)肺腎陰虛﹕鼻乾較甚,嗅覺減退,咽乾燥,乾咳少痰,腰膝痠軟,舌紅少苔等;治以滋養肺腎,生津潤燥;常用熟地、生地、玄參等。腰膝痠軟者可加牛膝、杜仲。

(3)脾氣虛弱﹕鼻內乾燥,鼻涕黃綠腥臭,頭痛頭昏,常伴納差腹脹,疲倦乏力等;治以健脾益氣,怯濕化濁;常用黃芪、白朮、黨參等。鼻涕黃綠腥臭者可加魚腥草。


鼻槁屬慢性疾患,若久病不癒,則易夾瘀,故辨証用藥時,可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例如桃仁、紅花、丹參等;若嗅覺不靈,可加辛夷花、薄荷等;若涕痂腥穢者,可加藿香、佩蘭。


除內服中藥外,針灸亦是常用治療方法,常用迎香、禾髎、足三里等穴位。另外,可艾灸百會、肺俞等。


*如有疑問應向註冊中醫查詢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