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乳腺炎

  • 鄧朗晴醫師
  • Oct 30
  • 2 min read

Updated: 1 day ago


ree

乳腺炎|中醫


乳腺炎是指乳腺組織的炎症反應,常見於哺乳期婦女,但也可能發生於非哺乳期女性。乳腺炎主要成因包括乳汁淤積、細菌感染、乳頭破裂等,其早期症狀包括乳房腫脹、疼痛、發熱等,若不及時處理,可能發展為膿腫或反覆潰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


乳腺炎患者通常會出現乳房局部紅腫、熱痛,並伴有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醫生會詢問患者的哺乳史、乳房護理情況,並進行乳房觸診,檢查是否有硬塊、壓痛等體徵。必要時,醫生會建議進行血液檢查及超聲波檢查。西醫治療西醫治療乳腺炎主要採用抗生素治療,如膿腫較大,可能需要進行膿腫引流手術。


在中醫理論中,乳腺炎被稱為「乳癰」,可以分爲肝胃鬱熱、熱毒熾盛、氣血凝滯、正虛毒戀四種證型,而乳癰的發生與肝、胃、脾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治療方面,中醫會根據不同證型,採用疏肝清熱、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治則,方藥治療如下:


1. 氣滯熱蘊證

   症狀:乳房腫脹疼痛,乳汁排洩不暢,情緒煩躁,口苦咽乾等。 

   治則:疏肝清熱,消腫通乳。 

   方藥:瓜蔞牛蒡湯加減,常用中藥如瓜蔞、牛蒡子、連翹、黃芩、金銀花等 。


2. 熱毒熾盛證 

   症狀:乳房紅腫熱痛,可伴發熱,口渴欲飲,煩躁,大便秘結。 

   治療:清熱解毒,托毒透膿。 

   方藥:五味消毒飲、透膿散加減,常用中藥如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皂角刺等。 


3. 氣血凝滯證

   症狀:乳房腫塊硬痛,疼痛固定不移,唇色紫黯。 

   治療: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常用中藥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等。 


4. 正虛毒戀證

   症狀:癰腫潰破後,乳房腫痛減輕,但創口流濃水不止,膿質清稀,傷口愈合緩慢,伴神疲乏力,頭暈目眩等。 

   治療:扶正祛邪,托毒外出。 

   方藥:托裡消毒散加減,常用中藥如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皂角刺等。 


除了內服中藥,中醫外治法在乳癰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藥外敷常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中藥,如金銀花、蒲公英、黃柏等,研末後用醋或蜂蜜調敷於患處,適用於初期中期膿腫未潰的階段。


哺乳期婦女若患上輕度乳腺炎,可繼續哺乳,並需定時排空乳房,避免乳汁瘀積,加重病情。


此外,無論是否哺乳期,都應注重乳房護理,注意乳頭清潔,避免乳頭破裂,穿著寬鬆舒適的內衣,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情舒暢,促進身體康復。飲食方面,飲食上應避免辛辣刺激、油膩食物,多攝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瘦肉等。


如有任何疑問,請向中醫師查詢,尋求適當治療。


 #乳腺炎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5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