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張淑玲醫師

夏季養生


養生|中醫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于人們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 夏天指陰曆四月至六月,由立夏起到立秋為止,其間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署及大署等六個節氣。《黃帝內經》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


中醫學五行和季節、五臟的關係,春天為木,在人體為肝;夏天為火,在人體為心;長夏為土,在人體為脾胃;秋天為金,在人體為肺;冬天為水,在人體為腎。

夏天和五行的對應比較特別,以夏至為界,夏至前一個半月對應的五行是火,夏至後稱「長夏」,這是一年中暑氣最旺之時,對應的五行是土。落實到夏天飲食養生的要點就是「夏天養心,長夏養脾胃」。


中醫學所稱的「心」不僅是心臟器官,同時包括大腦、心血管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及精神情緒調節等功能。酷暑令人損耗汗液,夏季心氣最易耗傷,心氣耗損導致心神無主,容易昏沉嗜睡。所以炎炎夏日裡天特別要重視心神的調養。除了精神上的鍛鍊、增長自我控制的功夫,也可以學習打坐,這是全面放鬆身心同時增強免疫能力、專注力的好方法。如環境許可,午間可以小睡一會而養心。午睡的最佳時間約在下午1時。午休半小時至1小時之內最佳選擇。


養心以紅色食物為強,長夏以黃色食物養脾胃正是時候。 中醫認為苦入心、甘入脾。《黃帝素問.五味》說︰「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這些食物屬苦味,是心之穀。《本草綱目》說小麥做的食物「養心氣,心病宜食之」。還有桑葚、葡萄柚、胡蘿蔔、番茄、紅棗、紅豆、紅薏仁等紅色食物,都有益氣養血、降血脂、改善心血管和血液循環的功效。


黃色、甘味的食物入脾, 五穀雜糧和根莖類食物中的澱粉質的自然甜味就是甘味,有裨益於健脾胃。例如:糙米、燕麥、小米、薏仁、黃豆、花生、腰果、核桃,還有南瓜、黃色地瓜等等。 長夏的黃色蔬果有黃色甜椒、黃豆芽、鳳梨、芒果、木瓜、香蕉等等都很適合養脾胃。另外,冬瓜、絲瓜、苦瓜、蓮子、紅豆、薏仁、山藥等,都是利尿去濕的食物。


簡單的說從5個方面來說:

1.作息

晚睡早起。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此時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對"晚睡"、"早起",建議晚上10點之前就寢,早上6點左右起床。 掌握"子午覺"原則,即子時大睡,午時小休。


2. 飲食

增酸減辛。 夏季,人體臟腑肝氣漸弱,心氣漸強。 飲食上可以吃些酸的食物,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如番茄、檸檬、草莓、葡萄、鳳梨、芒果等,它們的酸味能斂汗祛濕、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辛辣之物盡量少吃,因夏季陽氣上升,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內外皆熱,出現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

3. 情緒

靜心養氣。 夏天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養心"。 一是"戒燥戒怒",要盡可能保持精神安靜、心情舒暢。 氣溫過高時,最好減少外出,避開中高強度的運動。 二是飲食上少吃高脂厚味,可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


4. 保健

健脾除濕。 夏天濕熱,容易脾虛,建議每周吃一到兩次健脾袪濕湯,如赤小豆排骨湯、紅豆薏米粥、淮山蓮子湯等,可以改善脾虛導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 另外不要過食西瓜、苦瓜等寒涼食物,否則會令脾胃受傷,助長「內濕」,不利於健康。 不要長時間呆在空調房中,不要在潮濕的凳子、草地上坐卧;洗浴后要等頭髮自然乾透或完全吹乾再睡覺。 適當運動出汗有利於內濕的排出,如慢走、瑜珈、太極等。


5. 防病

冬病夏治。 三伏天日照時間長,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此時進行中藥穴位貼敷治療,以扶正固本,防治"冬病",可取得顯著療效。 適合於的常見疾病有鼻敏感、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胃痛、腸胃不適、體虛易感、手足冰冷、腰痛、風濕與類風濕性關節炎 、經痛、月經不調等虛寒類疾病。 此外,夏天也是利於中藥外用的時節,如用中藥煎湯洗浴,可以防治多種皮膚病。


#養生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脫髮|中醫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