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通脾經的養生方法
養生 |中醫 如果出現消瘦或肥胖、消化不好、胃脹氣、嘔吐、肢倦乏力麻木、嗜睡、皮膚損傷或肢體活動不利等症狀,皆因脾經瘀堵。有句話說,“脾經暢通,重病難上身”,古代醫學家亦言:"脾旺百病除",思發於脾,而成於心。脾氣健旺則氣血旺盛;若脾氣虛弱,食慾便會減少,則面色淡而無華,脾...
盧麗安醫師
Jun 29


夏季養生
養生 |中醫 夏季時令在農曆四月至六月,大致相當於陽曆五月至七月,有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 五行之中,夏季屬性為火,相對應的臟為心,長夏屬性為土,相對應的臟為脾。故夏季多著重於清心及健脾。 夏季其特點為日照時間長,天氣炎熱,濕度高,暑濕熱之氣當令,而暑...
林詩婷醫師
Jun 29


春夏疾病防治
養生|中醫 春夏交接之時,容易出現各種季節性疾病。如咳嗽、濕疹等。香港春夏氣候溫暖 潮濕,春雨綿綿,易感濕邪。濕邪分外濕與內濕,要避免生病,防濕十分重要。 首要是避雨,臨床上春天一旦連綿數日下雨過後,總會有些感染濕邪的病人求診, 其中有不少訴在雨天時貪方便,淋了「幾滴」雨。...
李俊杰醫師
May 30


炎炎夏日易傷脾
養生|中醫 炎炎夏日,香港人慣飲凍食、久處冷氣,誰不知此舉易傷脾胃陽氣,導致食慾不振、精神困倦。《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指出夏三月養生之道:「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其核...
方樹堅醫師
May 30


夏季養生知多點
養生 |中醫 不知不覺香港又進入漫長的夏季,大家又要想辦法對抗令人討厭的暑濕,避免導致身體疲倦,食慾不振,腹瀉等不適。這次跟大家分享一下中醫的夏季養生方法,談談如何養心,祛濕和避暑。以下是一些建議: 1.飲食方面:避免燥熱食物,調味宜清淡,少吃牛羊肉,韭菜,胡椒,咖哩,肉桂...
莫月園醫師
Apr 29


春季養生之道
養生 |中醫 《黃帝內經》曰: 「 春夏養陽 」 ,春天屬於陽氣生發的季節,人要養生理當順應天時,以通調陽氣為要。春季正值木旺之時,根據五行相生相剋之道,金、土的力量難免削弱,所以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較易發作,故應在飲食、起居、鍛煉等方面立好根基,幫助陽氣生發,方可...
鄭佩珊醫師
Apr 29


脾胃調養
養生|中醫 最近天氣反覆,時而寒冷時而炎熱,濕度亦是忽高忽低,實在令人難以適從。近日濕度高達83%,不但人容易感到疲累,更容易引起脾胃及皮膚問題。脾主運化,能幫助運化水穀精微,脾健運正常則身體可吸收足夠營養及水分,氣血則充盈;但脾失健運則水濕内停而造成濕滯的狀態,影響消化吸...
黃頴芝醫師
Apr 29


五谷飲食養生
養生 |中醫 除了求醫治療外,平時亦可以飲食養生,養生食療為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飲食調配,來保健強身, 預防、治療疾病,或促進機體康復以及延緩衰老,在《素問.臟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可見進食適當食物能改...
陳婷欣醫師
Feb 27


春季養生
養生 |中醫 中醫養生遵循四時制宜的原則,就是按照時令、節氣的陰陽變化規律,運用相應的養生手段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這種“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春三月,從立春到立夏前,為一年四季之首,乃萬象更新之始,天氣由寒轉暖,是陽氣升發的季節。所以,...
林柏延醫師
Feb 27


預防感冒
養生|中醫 最近流感及傷風感冒肆虐,很多人都反覆出現外感症狀,互相傳染亦十分普遍。有見及此,醫師今次分享一個天然簡易增强抵抗力的方法—曬太陽提升陽氣,特別適合抵抗體弱、虛寒體質、濕氣重者 首先,「曬太陽」可以使人體陽氣充足,鞏固整齊正氣,繼而增强抵抗力;亦可溫煦身體,增...
黃頴芝醫師
Feb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