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正骨復位
正骨復位 |中醫 中醫的傷科發展歸因於古代戰亂的頻發,骨折、脫位以及筋傷等病痛多見,其中正骨復位手法是傷科四大治療方法之一,其源遠流長:唐朝藺道人所著《仙授理傷續斷秘方》中已將正骨復位手法系統地分為“正骨五法”,同時代的孫思邈在其《千金方》中記載了顳頜關節脫位的復位手法,該...
李宗响醫師
Jan 30


「六淫」病因與調攝(五):濕淫
科普|中醫 今期文章主要論述濕淫特點與相應的調攝。 濕淫特點: (一)濕為陰邪,阻遏氣機,損傷陽氣 濕為陰邪,可阻遏氣機致使其運行阻滯,因而升降失常。根據所困部位不同,如肌表經絡、上焦、中焦等,可表現為不同的症狀,如身重、胸悶、脘痞等。...
劉凱儉醫師
Jan 30


尿頻
尿頻 |中醫 尿頻 定義:只要符合以下任一條件,便算是有尿頻的問題: 1.一天清醒時的小便次數超過8次 2.晚上睡覺時夜尿次數超過1次 患者若沒有特意飲很多水,但在飲水後的一個小時內就想小便,其實就已經有尿頻的問題。 為什麼會尿頻呢?...
廖宏發醫師
Jan 30


中藥與藥物性肝炎
中藥 |中醫 最近兩個月,有病人不約而同的對長期服用中藥的副作用產生疑問。事源他們自己或家人本來有肝炎,儘管自身出現不適症狀,寧願自己在家吃西藥、保健品,也比較抗拒服用中藥,擔心服用中藥會加重肝臟負擔。 在現代醫學中,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與代謝器官,無論是中藥還是西藥...
蔡景潤醫師
Jan 30

中醫治療失眠病案一則
失眠 |中醫 在香港,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壓力,失眠問題非常常見,輕則難入睡,易醒,嚴重時徹夜難眠,影響日常的生活或工作,久而久之,亦會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風險。在中醫的治療方法當中,除了服用中藥外,針灸對失眠也有不錯的療效,而且副作用亦較低,適合一些身體狀況不適合服用中藥...
李浩銘醫師
Jan 30


耳穴按摩
耳穴 |中醫 耳穴按摩是家庭推拿按摩中比較常見的輔助手法。耳穴是指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診治點,按照中醫學理論,它是與人體經絡、臟腑、組織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溝通的部位。當人體某處患病時,耳郭穴位會產生陽性反應,我們通過刺激相應的耳穴,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疾病的作用。...
吳承凭醫師
Jan 30


耳水不平衡驗案舉隅
耳水不平衡 |中醫 上回提到臨床可用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治療耳水不平衡眩暈症,茲紀錄驗案乙則以供讀者參考: 林男 61歲 職業:司機 24/10/2024初診 頭暈1月,體位改變及頭部轉動則加重,西醫診斷為耳水不平衡,無頭痛噁心,神疲氣少乏力,納眠可,大便暢,小便黃,不渴,微...
賴希浚醫師
Jan 30


尿頻
尿頻 |中醫 正常成年人,在白天排尿約8次,夜間0-1次,若每天排尿次數過多,則為尿頻症。尿頻多見於泌尿系統疾病,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早在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上已經提及膀胱是參與尿液生成的其中一個重要臟腑,《黃帝內經》:「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出焉。」...
黎達輝醫師
Jan 30


面癱病例分享一側
面癱 |中醫 女,71歲,於2024年12月8日就診。 口眼歪斜1個星期。1個星期前突然現嘴角歪向左側,不能合實嘴巴、眼睛,已就診西醫,處方類固醇,服用後未能改善症狀,伴有右目紅腫痛,早上口乾苦,納可,大便爛,多夢。舌紅, 苔厚白。脈弦滑數。 ...
方浩原醫師
Jan 30


中風後遺症病案分享
中風後遺症 |中醫 近日門診來了一位八十四歲病人,兩年前出現中風,曾經接受西醫治療,其後一直有中風後遺症,右邊身震顫乏力,右嘴角流口水,脈弦,舌邊紅,苔薄白,加上平時有便秘習慣,三到四日一次大便,排便乏力,大便又乾又硬,身體沒有其他不適。現在服用血壓藥、腦退化藥物、中風藥物...
張裕源醫師
Jan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