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賴希浚醫師

熱天飲冷


科普|中醫


踏入五月天,炎炎夏日已至,酷烈的驕陽瞬間便能把街道上的途人烤得汗流浹背。這理應是把冬春二季囤積下來的寒濕之氣蒸發掉的大好時機,但臨床時卻發現求診者舌苔厚膩的情況多了,濕困的症狀反比春天時更明顯了。本着治病求因的精神,遇到這些情況,筆者一般會問:「最近有無飲凍飲?」殊不知他們都答:「天氣這麼熱,很難不飲吧!」噢!原來又是冷飲惹的禍。


事實上,天氣熱時更不應飲凍飲。人生活在天地之間,和大自然是一氣相通的。大自然的陽氣有着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人亦是一樣。冬天時,大自然的陽氣潛藏在地下,故地上感覺寒冷而井水溫暖;人的陽氣則潛藏在體內,體表相對較陰寒,毛孔閉鎖。夏天時,大自然的陽氣浮越在地上,故地上炎熱而井水冰涼;人的陽氣亦充斥於體表,使體內的陽氣相對較弱。因此,夏天時人體內的陽氣反比冬天少,所以才有「夏天食薑,冬天食蘿蔔」的說法。體內陽氣不足加上冷飲,會使脾胃消化功能失常,聚濕成痰,從而導致疲倦懶動、周身酸重、胃口欠佳等濕困的症狀,嚴重者或伴見噁心嘔吐、腹痛泄瀉等等。此時,藿香正氣散能大派用場。


夏天的養生之道,應當是多到戶外走走、少涼空調、多曬太陽,特別是寒濕體質的患者,多吸收大自然的陽氣,把囤積多時的寒濕之氣化成汗水蒸發掉,這才符合《黃帝內經》「夏三月⋯⋯無厭於日⋯⋯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的養生法則。至於冷飲,則不論春夏秋冬,還是少飲為妙,可免則免吧!


#科普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