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D藥材放耐左得唔得架?

岑可欣醫師

中藥|中醫


點解陳皮會賣到咁貴?陳藥同新藥有咩分別?


《神農本草經》序:「 土地所出,真偽陳新,並各有法。」出現藥物宜放置陳久後用法。


李東垣《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枳殼陳皮半夏齊,麻黃狼毒及吳萸。六般之藥宜陳久,入藥方知奏效奇。」

很多藥材都是取其鮮者,較陳久者之效果為佳,取其鮮藥味甘而氣不濃烈,沒有刺激性,加之津汁較熟者為多,如沙參、生地、白茅根等。但有些藥偏偏反其道而行,需要用一定方法經過較長時間貯存,使其陳化後才使用,陳化後其性味和功效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更加符合臨床需要,能收到更好的療效,這就是所謂的中藥陳用。


1.半夏

為了降低藥物毒性,或為了改變藥物療效的方向,有些藥物必須要經過炮製,放置一段時間陳化後降低毒性才能服用。


2.陳皮

《本草綱目》:「他藥貴新,惟此貴陳。」

橘皮藥性燥烈,有刺激性,若直接服用易對人體造成傷害。為了避免或降低這種不良作用,陳放較久則辛燥之性大減,能更好地理氣化痰。


3.艾葉

《本草蒙筌》:「艾葉煎服宜新鮮,氣則上達;灸火宜陳久,氣乃下行。」

《本草綱目》:「凡用艾葉,須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新艾氣味辛烈、含揮髮油多,艾灸時燃燒快、火力強、煙大、艾灰易脫落,容易傷及皮膚和血脈,揮髮油對胃腸有刺激作用;而陳艾含揮髮油少,燃燒緩慢、煙少、艾灰不易脫落,火力溫和,溫而不燥,潤能通經,療效更好,艾葉越陳,存放越久,揮髮油流失越多,因而副作用也越小。


4.阿膠

《本草述鉤元》:「亦須陳久,方堪入藥。」

剛製成的阿膠是不宜服用是因為新鮮阿膠藥性溫熱,帶有「火毒」,進服後會使人產生火氣及各種熱毒症,不但不能達到滋陰補血的目的,還會給人體帶來危害。阿膠長久存放,火毒就會減少,藥性會越平和,將其置於陰乾處放置1-3年以上,直至火毒自行消盡後,方可服用。


5.枳實

枳實、枳殼含有較多的揮髮油,辛溫行散,極易耗氣傷正,但這些揮髮油對溫度和日曬較為敏感,長期放置後散失較多,從而去其烈氣,降低燥性。


6.麻黃

麻黃是發汗解表之要藥,但使用不當,其辛溫宣散之氣極易耗氣傷正,導致發汗過多亡陽。麻黃經陳放之後變得醇和,發汗而不易傷正,不出現過汗之象。


7.吳茱萸

吳茱萸的揮髮油含量很高,性味辛烈燥熱,容易使人走動火氣,昏目發瘡,陳放後,其揮髮油含量減少,可緩和辛溫燥熱之性而減少副作用。


中藥陳用可以減輕或去除藥物的燥烈之性、滋膩之性、腥臭之氣、毒副作用,增強臨床療效。


#中藥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