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中醫小學堂」:人參、黃耆、當歸,你的「補身隊友」真的選對了嗎?

  • 楊茵雯醫師
  • Aug 30
  • 2 min read

ree

中藥|中醫


近年來,養生成為許多人關注的話題,不少人喜歡運用中藥材自製藥膳,調理身體、增強體質。然而,每一味中藥都有其特性與適用範圍,並非人人皆宜。選錯了,反而可能越補越虛,甚至出現上火、不適等反應。


你是不是也常聽到這樣的說法:

家人燉補時說「你貧血,食下當歸」;朋友關心說「你睇落好累,焗啲人參水飲補下啦」;就連自行搜尋養生資訊,也常看到「氣虛?黃耆泡水療效佳!」的建議,貧血=當歸,疲勞=人參,氣虛=黃耆的「養生公式」。這些「養生建議」真的適用於每一個人嗎?


其實,這些常見的養生觀念,背後也需要嚴謹的「辨證」才能見效。現在就讓我們一一解析這三種常見「補藥團隊」,幫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補隊友」!


1.元氣大補隊長—人參

歸經性味: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

主要功效: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適用對象:氣虛乏力、言語低微、脈弱體虛之人。

禁忌症:體質偏熱、易口乾便秘,或處於感冒發熱、高血壓等狀況,則不宜服用,否則易引起「補過頭」而上火。


2.固表補氣好幫手—黃耆

歸經性味:性微溫,味甘,入脾、肺經。

主要功效:補氣固表、利水消腫為主。

適用對象:容易出汗、反覆感冒、身體浮腫或脾胃虛弱的人。

禁忌症:實熱、陰虛火旺(如經常喉嚨痛、失眠煩躁)、處於炎症發作狀態則應慎用,以免火上加油。


3.養血活血恩物—當歸

歸經性味: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

主要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尤其適合血虛所致面色萎黃、月經不調、手腳冰冷之人。禁忌症:體質濕熱或易腹瀉者,建議遵從醫囑搭配其他健脾祛濕藥材使用,避免滋膩礙胃。


補要對症,不合身反傷身!


中醫用藥講究「辨證論治」,每種藥材都有其對應的體質經絡與症狀。若隨意進補,不僅可能出現口乾、煩躁等一時不適,更可能擾亂體內氣血平衡,讓原有問題雪上加霜。因此,進補前務必先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建議咨詢專業註冊中醫師,才能精準調理,真正達到增強體質、養生防病的效果。


 #中藥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5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