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中醫治療抽動症

  • 單雪寧醫師
  • Jun 29
  • 2 min read

ree

抽動症|中醫


抽動症,又稱為多動症或抽動性障礙,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主要表現為不自主的運動或聲音抽動。這種症狀通常在兒童早期出現,一般好發於3至10歲之間,尤其在5至7歲時最為常見。


抽動症的具體成因仍在研究中,但普遍認為與遺傳、環境因素和神經生物學有關。男孩的發病率通常高於女孩,且症狀的表現和嚴重程度因個體差異而異。典型症狀包括眼睛眨動、面部抽動、肩部耸動等,或伴隨各種聲音抽動,如清喉嚨、咳嗽等。這些症狀可能在小兒緊張、焦慮或興奮時加重,並對社交、學習及情感發展造成影響。


在中醫理論中,抽動症通常被認為與脾腎虛弱、氣血不足、痰熱內擾等因素有關。因此通常會以補脾益腎、調理氣血、清熱化痰為法,通過內服中藥、針灸、推拿等方法進行改善。同時,重視情緒的疏導和飲食的調整,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以下將分享一則有關中醫治療抽動症的病案。


小兒,男,8歲。2025年年初,學校老師始發現學童經常出現不自主的面部抽動,頻繁眨眼,時伴眼球轉動,至今已三月餘。父母求診西醫,診斷小兒患有抽動症,遂今前來尋求中醫意見。細問之下,家長述患兒學業壓力較大,對自身課外活動要求亦高。寐時易醒,噩夢多。自小有鼻敏感,晨起時見鼻塞流清涕。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滑。


患兒自小脾氣虛弱,痰濁內生,故見鼻敏感。家長以爲常,未及時處理。後患兒年紀漸長,生活壓力漸增,肝氣偏亢,導致肝木乘脾,肝氣夾痰濁上犯,最終出現一系列抽動症的症狀。針對以上情況,處方半夏白朮天麻湯,加防風、白芍、鈎藤、柴胡、陳皮五天。三個月後回診,家長喜述抽動症表現得到顯著改善,已近乎無,今因感冒前來求診。


中醫治療效果因人而異,如對病情有疑問,請及早求診中醫師。


 #抽動症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4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