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子宮肌瘤
- 林詩婷醫師
- Aug 30
- 2 min read

子宮肌瘤|中醫
中醫學中並沒有「子宮肌瘤」病名,根據其症狀特點及表現,多歸為「癥瘕」、「積聚」等範疇,本病主要病機是因氣血運行不暢、痰濕阻滯形成瘀結而成,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
常見證型:
1.氣滯血瘀:此證型患者多因長期抑鬱、思緒過度導致肝氣郁結,氣滯則血停,瘀血因而積聚於胞宮形成腹中硬塊。此證型患者多見經前乳房脹痛、頭痛、痛經、月經經量多或有血塊等表現。
2.痰濕瘀阻:此證型患者多因素體脾虛或因飲食不節,以致脾不運化,水濕停滯,聚而成痰,痰濁與氣血搏結,阻滯胞宮,形成腹中硬塊。此證型患者容易出現易感疲乏,身重氣短,帶下量多,大便黏滯等表現。
3.腎虛血瘀:此證型患者大多因先天腎氣不足、或勞累過度、或產後耗損導致衝任二脈失調,氣血運行無力而出現瘀滯,瘀塊內生。此證型患者多伴隨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月經週期紊亂、經量不穩定等表現。
治療原則:
無論什麼證型,本病治療核心原則都在「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並同時結合辨證調整。
除了內服中藥外,亦可進行針灸調理調節氣血運行,除了內服及針灸調理,此類患者更應重視日常生活調節,例如避免過度勞累,飲食避免肥甘厚膩,刺激性食物等,在情緒方面更應適當緩解,下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或適當拉伸及伸展類運動。但若月經經量過多時,應盡量避免運動。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