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的治療(二)
- 陳憶敏醫師
- Apr 29
- 2 min read

子宮肌瘤|中醫
上回提到子宮肌瘤可透過服用中藥及針灸調理體質預防復發,在5CM以下的子宮肌瘤更可用中藥及針灸控制肌瘤的增長,甚至縮小肌瘤,控制經血量,改善經期間的不適症狀。
子宮肌瘤在中醫辨證分型為:氣滯血瘀、氣虛血瘀、痰瘀互結、寒凝血瘀、濕熱瘀阻、腎虛血瘀五個證型。用藥方面以活血化瘀消癥,輔以行氣、補氣、化痰、散寒、清熱袪濕、補腎藥物。
臨床所見比較多子宮肌瘤患者是屬於氣滯血瘀及氣虛血瘀的證型。
香港女性兼顧家庭及工作,長期壓力過高,欠缺放鬆及運動時間,引致荷爾蒙紊亂,於中醫角度屬於肝氣鬱滯,引起瘀血停滯,形成子宮肌瘤。一些患者則因素體氣血不足,或因產後血虛、勞累、休息不足引致體質虛弱,氣不足無力推動血液的運行,致血行不暢以至瘀血停滯。
中醫治療子宮肌瘤會根據月經周期用藥,出血期前及出血期間的治療原則以行氣活血化瘀,推動瘀血在經行期間排走,唯需注意若患者素經血量多,則不可投入過多活血藥物,並輔以補氣止血止痛的藥物,以紓解各種經期間的不適。
月經淨後,會根據患者的不同證型,如氣滯型患者加強疏肝行氣藥、氣虛患者予以補氣藥等,並適當加入一些活血散結藥,如三棱、莪朮、丹參、益母草、澤蘭、赤芍、桃仁、紅花等。同時,配合針灸治療,加強氣血疏通的作用,常用穴位有子宮、氣海、關元、中極、歸來、血海、地機、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等。
筆者認為改變日常作息及飲食習慣是預防子宮肌瘤的關鍵,最重要是避免長期高壓狀態下工作,保持心情舒暢,規律每週運動最少30分鐘,減少生冷寒涼飲食,充足休息。
這些雖是老生常談,但很多人在家庭及工作壓力下,仍難以避免長時間工作,久缺時間休息及運動,當驚覺身體出現狀況,已是七勞八損。中醫常被問到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調好體質,患者往往忽視身體積損已久,只求快捷,不努力改變生活習慣,短時間不見效便放棄調養,依賴服用止血藥、止痛藥等紓解症狀,只會令身體日益虛耗。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