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王明偉醫師

從中醫辨證思維及中醫體質學分析濕瘡病


濕瘡|中醫


香港屬嶺南地區, 在地理上屬亞熱帶氣候, 因此一年四季氣侯都以潮濕和暖為主。 在臨床上, 此一帶地區以濕和熱相關的病症最常見,而皮膚病以濕疹最為多見,此類皮膚病屬中醫學的濕瘡病的範疇。 而除了上述的氣侯因素,其實濕疹的發病亦與病人的體質密切相關。《黃帝內經・至真要大論》中記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揭示濕瘡一類皮膚病,都與脾臟相關。而《醫宗金鑒・血風瘡》亦有: “此症由肝、脾二經濕熱,外感風邪,襲于皮膚,郁於肺經,致遍身生瘡。形如粟米,瘙癢無度,抓破時,津脂水浸淫成片”,指出了濕疹病機以“濕”為主要因素, 亦與稟性不耐,內有心火、脾濕,濕熱內蘊,浸淫肌膚而成。而所謂稟性不耐,其實是指普遍南方人特有的體質。


而從現代醫學角度而言, 濕疹是皮膚炎症的統稱, 包括異位性皮膚炎、富貴手、汗皰疹、接觸性皮膚炎,都屬於濕疹的範疇。臨床上症狀多種多樣,見皮疹、紅疹、起水泡、乾燥、脫屑、搔癢等。其成因主要是體質過敏及角質細胞代謝問題,前者主要是接觸到致敏源如塵蟎、動物毛髮、花粉等,對免疫系統造成刺激從而引起濕疹; 後者則因角質細胞的代謝出問題,天然保濕因素跟生理性的脂質沒辦法順利產生,角質層會更沒辦法抓住水分使皮膚變得乾燥而引起濕疹。 然而, 西醫的病理學與中醫的辨證思維及體質學是截然不同的,文章以下部份則以中醫理論探討濕瘡病的成因。


中醫體質學認為, 體質既是相對穩定性的, 亦是可變的,它是秉承於先天,得養於後天, 它受環境、飲食、鍛煉、疾病等內外後天因素影響,因此臨床上以調整體質入手,以提升療效,而濕疹恰恰就屬於這種多種因素及反覆性的心身疾病,與病人的體質密切相關。


根據筆者經驗, 臨床上的濕瘡病患者的體質以濕熱質,痰濕質及血瘀質比較多,而相對的臨床證型,則為分別為: 濕熱浸淫、脾虛濕蘊及血虛風燥。其中痰濕質患者多見皮損淡紅斑片、水腫流滋、丘疹或丘皰疹,自覺瘙癢,搔抓後糜爛滲出; 次證為納少,疲憊,腹脹便溏。 臨床上證型多辨為脾虛濕盛。 而濕熱質患者發病急驟,皮損潮紅灼熱,丘皰疹密集,瘙癢劇烈,抓破脂水淋漓,次要症狀為心煩口渴,身熱不揚,大便黏,小便黃,相關證型多為濕熱浸淫。而此兩種體質的患者都主要因濕邪為患而發病,濕為陰邪,性質重濁膩滯,不如風邪和熱邪張揚於外,傳變迅速,因此該兩種體質的臨床纏綿難愈。 此外, 血瘀質患者則為病程遷延,反覆發作,皮損粗糙肥厚,脫屑,表面有抓痕、血痂,顏色暗紅或色素沉著,陣發性瘙癢,夜間加重; 次要症狀為爪甲不榮, 口乾不欲飲, 大便乾結。 相關證型多為血虛風燥。


#濕瘡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