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 呂日持醫師

月經前後諸症篇-暗瘡


暗瘡|中醫


暗瘡中醫稱之為"粉剌"俗稱"青春痘“,男女老幼都可發病,以青壯年多見,好發於面部、鼻翼、口周及下頷,其特征是皮膚上出現散發小丘疹,色紅、瘙痒,有時伴有疼痛,用手指擠壓有米粒樣或白色粉汁樣物質擠出,甚至有膿疱。女性暗瘡,其症狀與普通患者無異,但發作每每與月經周期有關,一般月經前暗瘡發作或加重,經後緩解或消失。


病因

西醫認為暗瘡成因主要與內分泌失調、皮脂分泌增多有關,其次由於毛囊角化、增生,阻礙皮脂分泌及排泄不暢,當皮脂腺內的丙酸桿茵過量繁殖,

易引起炎症發生,皮膚出現紅斑,丘疹,結節、膿疱。


中醫認為本病,雖然發生在皮膚肌表,但其發生,發展均與人體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其中尤以肺胃臟腑聯係最為密切。對於暗瘡病理原因,中醫歷來主張“從肺論冶“因肺主皮毛,肺為“嬌臟“不耐寒熱,當肺感受風熱之邪,邪熱傷肺,肺熱熏蒸,上熏頭面,而起暗瘡。或飲食失節,好食辛辣、肥膩食物,化熱生火,濕熱脾胃,循經而犯,引至面部及胸背部發瘡。


古代醫家認為女性暗瘡與肝腎臟腑關係密切,“肝屬木,肺屬金“當肝郁化火,肺金被木火所灼,肺熱上沖顏面,痤瘡由此而發;肝氣不疏也可影嚮腎,致沖任失衡,腎火偏旺,陰虛內熱,虛火浮越于面,暗瘡頻生。


中醫臨床分型

1.肺經風熱-丘疹多發生在臉部

2.胃經實火-顏面及胸背部多受累

3.脾虛生濕-顏面部可見結節、疤痕、結痂。

4.肝經濕熱-顏面丘疹經年不退

5.陰虛內熱-顏面紅色粉剌丘疹、小膿庖、小結節為主。

以上分型的女性患者多伴有月經失調。


中醫冶療方法

1 內服中藥及針炙冶療

2 冶療女性暗瘡特點:以滋腎清肝、涼血解毒為本

經前期:補腎助陽

月經期:活血調經

經後期:滋補腎陰

經間期:調理氣血


食療


海帶綠豆糖水

材料:海帶30克 綠豆30克 糖適量加清水二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適合:濕熱並重的月經前後暗瘡發作患者


枇杷葉魚腥草茶

材料:枇杷葉10克 魚腥草10克 用布包煎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潤肺

適合:肺經風熱的月經前後暗瘡發作患者


豆腐湯

材料:豆腐200克 石膏40克 瘦豬肉100克 加清水4碗 煎40分鐘

適合:胃經實火的月經前後暗瘡發作患者


生地茶

材料:生地10克 女貞子1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約20分鐘,代茶飲用

適合:陰虛內熱,肝腎不足的月經前後暗瘡發作患者


以上食療僅供參考


#暗瘡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