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經期頭痛醫案分享

  • 廖騰炬醫師
  • Jul 30
  • 2 min read

ree

頭痛|中醫


張女士,34歲

2025.7.11

主訴:經前頭痛1年餘

現病史:

患者近一年半,因工作勞累,出現經前頭痛,頭脹痛明顯,頭頂甚,嚴重時想吐,需要服用止痛藥。

Lmp:6.13,月經週期35天,量正常,色可,偶爾血塊多,痛經,經期腹涼,腰痛,胸部脹痛。

怕冷,手足易涼。出汗正常。無口幹苦,飲可。胃口正常,腹可。大便2-3日一次,偏幹。小便正常,夜0-1。睡眠一般,淺。精神疲憊。易心慌心悸。

 

查體:

手涼。腹滿。眼瞼淡紅。

舌暗紅嫩,苔白膩,齒痕,舌底瘀絡明顯。

整體脈軟弦而芤;右寸關脹,尺沉;左寸不足,關促,尺脈緊。

 

辨證分析:

患者經前頭痛1年餘。臨床頭痛常見病機為外感風寒、肝陽上亢、氣血不足不能濡養清竅而頭痛這三種為主。患者手涼、怕冷。可見有寒邪在表的情況存在。同時患者脈芤,眼睛淡紅,同時左寸脈不足,可兼患者屬於氣血不足的狀態,而不屬於肝陽上亢的情況。若是肝陽上亢類型,則應該表現為舌尖紅,人急躁,難入睡,雙寸脈大。故可知,患者屬於頭痛的病機主要是寒邪不解及氣血不足的情況。故可初步判斷屬於桂枝湯類方範疇。

此外,患者以頭頂疼痛為主,屬厥陰頭痛。(前額頭痛屬於陽明;後腦連及頸頭痛為太陽;顳部頭痛為少陽)。同時患者經期頭痛,經期腹涼,且左尺脈緊,痛時想吐,屬於厥陰證,代表方劑為吳茱萸湯。

同時患者舌色暗紅,舌底瘀絡,血塊多,有寒瘀的表現。需要配伍一些活血藥物。如:白芍、川芎、當歸、牡丹皮等。

經以上判斷,可知桂枝湯、吳茱萸湯、活血,三者結合,既是婦科經典方劑:溫經湯。處方如下:

吳茱萸6 當歸9 白芍15 川芎15

生曬參6 桂枝9 阿膠6 牡丹皮9

生甘草9 半夏9 麥冬9 熟地15 

菟絲子15 枳殼15 丹參15 生薑12

7劑,日2次。

 

患者7.12上午服藥1次後,下午即告知月經來潮(週期第29天,最近週期大約35天)。未發頭痛,囑其安心續服中藥。服藥7劑後回饋:期間頭稍脹感,未發頭痛。怕冷、手涼明顯緩解,精神睡眠均好轉。


 #頭痛 #中醫 


(文章照片由互聯網提供)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版權所有, 未經同意, 不得轉載或翻印)

Comments


© 2025 譽豐中醫診療中心 版權所有

    • Instagram
    • Facebook
    bottom of page